第一天連談8小時,第二天接着談。美媒:最好情況是雙方同時降稅

法新社則引述瑞士媒體報道,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第二天閉門會談在當地時間星期天早上10時(北京時間下午4時)開始。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美國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出席此次會談。

中美兩國星期六(10日)在日內瓦舉行長達約八小時的經貿高層會談。

首日會談結束後,雙方均未就討論內容發表任何聲明,也未透露出在降低關稅方面取得任何具體進展的信號。

在會談前,人民日報鐘聲就發表文章稱:“談,是化解分歧的必要之舉,但指望一兩次談判解決問題並不現實。”可見,中方對於中美談判的進程是有充分的預期的,而且,中方之所以同意和美方的接觸,也是為了維護國際貿易秩序,這是中國的大國擔當。

有分析認為,此次會談時間如此之長,可謂十分罕見,說明中美在經貿問題上談得很深、很透徹,但也確實存在巨大分歧。具體來說,特朗普政府除了希望縮小對華貿易逆差外外,還要求中國為美國不合理的經濟結構買單。對此,中方顯然不會接受。

事實上,在中美會談開始前,社交平台就已經傳出了一些消息,比如“特朗普稱對華徵收80%關稅‘似乎合理’。美國經濟顧問哈塞特稱“中美經貿會談前釋放積極信號,值得期待”,白宮還是強調特朗普此前說的話,也就是“美國不會在未獲得中方讓步的情況下單方面降低關稅。

美聯社更是報道稱,這場會談不太可能產生實質成果,最好的情況就是雙方同意同時降稅,即便是小幅度下調關稅,也是積極信號。

此前,特朗普已對華商品累計加征高達 145% 的關稅,還對全球多個貿易夥伴設定 10% 的“基線”關稅。作為回應,中國對美國產品最高徵收125%的關稅。在過去半個月,面對中國的反擊,特朗普政府不斷調整關稅政策。上周,美國大幅縮小“戰線”。4 月 11 日,美國豁免電腦、智能手機等產品的 “對等關稅”。

4月17日,特朗普話鋒突變,先是表示“不想繼續提高對華關稅以免貿易停滯”,又表示“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此後特朗普不斷聲稱“中國已經聯繫美方,雙方接觸非常頻繁”云云,還對外表示接到了中國高層的電話,又神神秘秘地宣稱會在“適當時候”公布細節。

他屢屢或明或暗表示中美雙方對話進展順利,看似示好,實際上還是在向中方施壓,企圖對外製造中方“已經在談判桌上”的認知印象,以此證明美國此前的極限施壓策略正在奏效。

就在中美閉門談判8小時之際,新華社發表了時評文章,並重提了一組數據:中國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其實,中國一季度的GDP數據在上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公布了,新華社在這個時候再提這個數據,明顯有用意。

特朗普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出現“衰退”,中美關稅戰,必定是中國“先扛不住”。

以此同時,摩根大通已將2025年美國經濟衰退概率上調至60%。美商務部近日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3%,已釋放增長減速的明確信號。

中美到底是誰先扛不住,已經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