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政治局勢發生改變,默茨通過議會選舉當上了德國新總理。
但是他的上位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他可是通過多輪投票才勉強通過議會選舉上的位。
而且他可不是在盛世當上的總理,而是在這個國家正在出現經濟和戰略等雙重困境的情況下接手了政權。
所以他相當於是拿到了一個爛攤子。
而且也有很多人認為默茨的上位,可能會給德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畢竟他在對華問題上的立場是比較激進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一、“艱難”贏得議會選舉
按照官方媒體的報道,5月6日時德國聯邦議院舉行了總理投票。
作為議會第一大黨聯盟黨的話事人,默茨卻沒有第一時間獲得316票,僅僅獲得了310票。
最後迫於無奈,德國議會又在當天下午舉行了二次選舉,在這次選舉中默茨才總算拿到了多數票成為了總理。
但這件事就充分證明,默茨領導的聯盟黨對德國國會的控制力其實相當薄弱。
這也和之前德國大選的結果有關。
在今年2月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雖然聯盟黨拿到了超過28%的選票成為了議會第一大黨。
但聯盟黨能分配的席位也僅有208席,遠遠達不到單獨組閣的標準。
對此聯盟黨只能選擇與德國的社民黨,綠黨等其他黨派組建聯合政府,所以這一屆的聯邦黨內閣的影響力本就不大。
而且在本次議會選舉中,一直被很多人稱為是新納粹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他們獲得了超過20%的選票,也掌握了大量的議會席位,德國選擇黨現在就是國會內部的第二大黨。
但令人不可忽視的是,德國選擇黨和聯盟黨之間又有分歧。
因為明明德國選擇黨是第二大黨,卻沒有受聯盟黨的邀請加入政府,所以德國選擇黨自然會為此感到相當不滿。
那選擇黨的議員在議會投票時,不把票投給默茨也就不難理解了。
雖然默茨最後還是成功當上了德國總理,但在他所領導的政府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政府。
在選擇黨還在背後扯後腿的情況下,默茨不會比上一任德國總理朔爾茨掌握更多權利,也遠遠不如當年的默克爾。
更別說現在很多人都在關注他上任後到底會如何處理對華關係,這是真的關乎德國國運的事情。
二、多次在對華問題上做出爭議表態
默茨出生於政治本就比較偏右的聯盟黨,所以他在對華問題上的態度並不怎麼友好。
比如在今年1月初時,他就在與其他的德國經濟界人士開會時聲稱:讓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是一個很有風險的決定。
因為按照德國的標準,中國不算是法治國家,這在當時就引起了輿論的一片嘩然。
更別說默茨居然還說如果有德企在中國投資失敗,那他領導的政府肯定是不會向這個德國企業提供幫助的。
這就是暗示讓那些在中國有投資的德國企業,都要離開中國市場。
如今默茨真的成為了總理,那他就得為自己之前的觀點負責任了,比如說他是否真的要和中國對抗。
如果他這麼干會給德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現在德國經濟本就相當低迷。
按照該國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來,2025年德國經濟增長率恐怕為零。
並且在2023年和2024年,德國經濟都處於萎縮狀態,所以現在的德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個。
法國,英國好歹還在增長,美國雖然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萎縮,但前幾年也在增長。
所以德國國內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本身就非常悲觀。
而且現在德國還在陷入與美國的貿易戰,因為美國的對等關稅名單里也有德國的名字。
剛剛卸任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的哈貝克此前就說過,美國的貿易政策會給德國經濟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因為美國同樣也是德國出口的重要市場。
再加上德國內部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德國的人口老齡化變得越來越嚴重,官方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
而且很多青年勞動力的技術水平也在降低,所以德國的中端技術工人奇缺,這就影響了企業發展。
最後俄烏衝突爆發後德國作為歐盟的一員,斷絕了與俄羅斯的直接能源聯繫,這使得德國工業的用能源成本急劇飆升。
現在大量的工業企業不是遷出德國,就是無奈破產。
在2024年的時候德國企業破產總數就已經達到了近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到了2025年破產的德企數量進一步增加,甚至比當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還要多。
所以已經有德國的經濟學家形容,該國的經濟現在就是一個已經剎車失靈的破車,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撞得粉身碎骨。
那在美德兩國有可能爆發大規模貿易戰的情況下,德國就更需要與歐盟內部的其他國家,以及歐盟外部的重要經濟體加強合作。
而這個外部經濟體,自然說的也就是中國了。
畢竟現在全球範圍內有能力大量吃下德國的工業製品,還能大規模投資德國的市場並不多,中國肯定排在其中前列。
在這樣的情況下,默茨如果要執行對華不友好的政策,就是在親自破壞可能的中德合作。
等最後失去了來自中國的訂單,德國經濟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更別說大量的德企對中國市場也很有信心。
中國德國商貿促進會5月7日時發布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統計了商貿會旗下143家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意見,其中有四分之三都認為自己的商業活動受到了美國貿易政策的嚴重衝擊。
不過他們目前在中國的戰略投資仍然是比較穩固的,有半數以上的德企預計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內增加在華投資。
僅有不到兩成的德國企業考慮減少投資,光從這個數據上就已經很證明問題了。
此時默茨要是站出來和中國對抗,這些德企會怎麼做不難猜。
現在恐怕就有很多人都在盯着默茨,大家在等着看他到底會出台怎樣的對華戰略。
如果默茨這步棋走錯了,恐怕也會給他的政治聲望帶來不利影響。
三、中國對兩國合作持有正面立場
其實默茨現在可以考慮直接和中國交流合作事宜,畢竟中國從未關上兩國合作的大門。
在今年1月份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就談到了中德關係的問題。
當時毛寧發言人的表態是:中德本身就是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而且自兩國建交的50多年以來雙方也一直以平等互惠,相互尊重的理念在發展雙邊關係。
所以當前中德兩國建立有比較務實的合作關係,我們也希望德國這邊可以繼續理智、客觀的看待中國的發展。
德國也要堅持兩國的友好傳統,正視兩國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
當時毛寧發言人還說:也歡迎那些德國的政治家都可以多來中國走一走,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真實的中國。
從中國發言人的表態中,就能感受到我們對中德合作的態度。
最後根據一些國內專家的分析,默茨恐怕不會真的和中國對抗,這一點從他政府的組成就能看出。
默茨的內閣中將充斥大量有着豐富商業經驗的成員,甚至有一些人之前還有在企業任職的經歷,這就表示出了新總理對經濟的重視。
而在這些人的支持之下,默茨未來在對華關係問題上也就會更加的務實。
默茨會這麼選也是因為他自己其實也有豐富商界經驗,他出道是先從商,後來才轉行從了政。
所以他不可能看不出來中德合作,能給德國帶來的經濟利益有多大。
更別說他之前在參與競選時拋出的很多觀點,其本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選票。
可他現在已經當上了總理,那他的目光就要放在如何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選民爭取利益,而不是接著說空話。
一個只會說空話的領導人,是不會得到民眾廣泛支持的,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過於擔心中德關係的發展前景。
結語
默茨成功就任德國總理,但是他的就職卻堪稱一波三折。
因為他所領導的政黨並沒有完全控制德國國會,並且德國的極右翼勢力現在就是國會的第二大勢力。
所以就算默茨當上了總理,想要鞏固自己的權利仍然會相當困難。
現在也有些人擔心他上台後是否會採取對華不友好的政策,因為他之前曾批評過中國。
只不過當前德國經濟形勢確實不好,就算是為了解決經濟問題默茨也會在對華問題上保持理智克制,所以我們沒必要太過擔心。
最後退一萬步講就算中德關係有變,我們也可以尋找其他的替代貿易合作夥伴。
中國的外貿,可比大家想象中的有韌性的多。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料:
光明網2025-05-08 《“有驚無險”,默茨當選德國新總理》
潮新聞2025-05-08 《默茨正式當選德國新總理,新政府六大深層矛盾仍待解決》
北晚在線2025-05-01 《默茨時代將正式開啟,德國新政府處理對華關係或更加務實》
北京商報2025-01-24 《德國基民盟主席和基民盟總理候選人默茨表示,他對德國經濟界的所有代表說,在中國投資是一個涉及巨大風險的決定,外交部回應》
澎湃新聞2025-05-07 《中國德國商會報告:76%在華德企受美國關稅影響,但對華投資戰略依然穩固》
環球網2025-05-03 《德國為何將選擇黨列為極右翼組織?》
光明網2025-05-02 《面臨連續三年零增長 德國全面經濟改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