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繡花功夫!金山這個街區用“民生賬本”織就基層治理新圖景

在金山區石化街道,一條1.4公里的象州街區正悄然成為基層治理的“樣板間”。545家商鋪與居民共生共融,咖啡香與市井煙火交織,外賣騎手與銀髮老人共享空間。近年來,象州街區以黨建為引領,將群眾的“關鍵小事”當作“頭等大事”,用精細化服務破解難題,打造出有溫度、有活力的治理新場景。

清晨,36歲的外賣騎手王敏走進街區的智慧健康驛站。接單前,她花10分鐘完成體脂檢測,隨即收到個性化健康建議。這份便捷源於“新業健行”關懷服務項目的設計,通過流動檢測、碎片化健康指導等服務,精準破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沒時間、不重視”的健康管理難題。現在,越來越多的騎手在候單間隙進行拉伸訓練、調整飲食結構,健康數據的改善見證了服務的實效。驛站不僅成為城市關懷的“溫暖窗口”,更以科技賦能職業健康,為新就業群體築起一道守護屏障,成為城市治理中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電動自行車充電難”曾是貿中廣場商戶的痛點。象州街區通過多部門聯動,在廣場圍牆增設10個智能充電樁,配套安全監測系統,既解充電難題,又治佔道亂象。改造後的充電區布局合理,曾經的“停車亂象”蛻變為“充電新地標”。街區以“小切口”撬動“大治理”,讓閑置空間煥發新生,彰顯基層治理的智慧與效率。

在街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牆上,有一本“民生賬本”記錄著商戶的急難愁盼。去年冬季,柳城路餐飲店因行道樹遮擋店招,商戶與綠化部門在議事會上“交鋒”。經實地調研,街區黨支部推動“分區域修剪”方案,既保綠蔭又亮招牌。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安裝阻車樁保暢通、疏通堵塞下水道、組織消防演練……如今“民生賬本”已升級為電子檔案,但商戶們參與議事的熱情不減,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街區,難題共商共解”。

暮色中的象州街區燈火可親,運動之家的暖光與商戶的談笑聲交織成和諧畫卷。基層治理沒有豪言壯語,唯有將居民的“煩心事”當作“心頭事”。未來,石化街道象州街區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拓展數字化服務場景,推動商戶共治共享,讓這1.4公里的街巷成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扇窗口,見證更多“民生變形記”的溫暖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