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已達成停火協議,未來雙方將不再互相攻擊,包括不得針對紅海及曼德海峽的美國船隻,以確保航運自由和國際商貿航道暢通。
隨後,胡塞武裝方面表示,其在巴以衝突上的立場沒有改變,與美方達成的“初步諒解”不會影響其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胡塞武裝同時警告,將繼續打擊以色列目標。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理解這次停火協議。
第一,美國希望儘快擺脫也門局勢對美國的拖累。
美國新政府上台後不久,便決定加大對胡塞武裝的打擊力度,直接對也門境內目標發起了多輪軍事打擊。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醜聞和事故,耗費的經濟成本也極為驚人。但付出巨大代價後,美國對胡塞武裝的打擊行動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當前,美國國內對於這一行動策略的爭議日益增大。因此,白宮需要儘快調整對胡塞武裝的政策。
第二,此次停火與美伊核談判存在一定關聯。
此次停火斡旋由阿曼主導,與此同時,阿曼也在斡旋美國和伊朗之間有關核問題的談判。可以推斷,此次美國和胡塞武裝的停火,很有可能與美伊核談判存在一定關聯,美伊雙方願意藉此表達誠意,希望未來美伊談判能夠繼續推進。
第三,美國政府在為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做鋪墊。
在特朗普訪問中東之前,需要向地區國家展示美國在中東事務上的影響力以及穩定中東局勢的能力。同時,為了營造必要的和平與穩定環境,白宮也希望胡塞武裝予以配合,至少在訪問期間確保美國團組的安全。
不過,由於此次停火僅限於美國和胡塞武裝之間,而紅海危機的結構性矛盾以及根源性問題——加沙衝突仍在持續。所以本次停火的實際意義以及可能持續的時間都不樂觀。
也門胡塞武裝衛生部門7日稱,過去24小時,也門遭以色列多輪空襲,共造成7人死亡、94人受傷。以色列國防軍同一天表示,監測到一枚從也門發射的導彈落在以色列境外。
據多家媒體報道,美方沒有提前告知以色列已同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以色列方面對此猝不及防,而且停火協議也沒有涉及以色列。
《以色列時報》報道截圖
李子昕分析認為,停火協議未包含以色列,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美國政府將自身利益置於絕對首位。
在中東政策中,美國並未將以色列利益作為優先的考量因素,這種做法凸顯了本屆美國政府與前任拜登政府在中東政策上的顯著差異。
第二,美國希望繼續維持對也門胡塞武裝的外部打擊力度。
當前,以色列正在加大對胡塞武裝的軍事打擊,美國有意放手讓以色列在該地區採取行動。如果美國此時將以色列因素納入考量,必然會拖延與胡塞武裝達成停火的可能性。更何況,美國仍希望以色列對胡塞武裝形成一定製約,從而為美國後續在紅海地區發揮更大作用預留操作空間。
對美國而言,胡塞武裝與以色列持續發生軍事衝突,不僅在其預期範疇之內,也符合美國對紅海地區的總體戰略考量。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張晗 印梅梅
編輯丨林維 高玉傑
簽審丨劉允 康炘冬 鄒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