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屆政府上台以來,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遭遇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衝擊。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日前刊文稱,重返白宮的特朗普對待華盛頓最老牌盟友的態度一直自相矛盾:他希望歐洲在防務上花更多錢,卻用關稅打擊歐洲經濟;他想從歐洲撤出美國資產,卻又想接管格陵蘭島;他希望歐洲購買美國的武器,卻又威脅要撤回使用這些武器的關鍵技術和後勤支持。
這一切令歐洲備感困惑,也迫使歐洲在儘快實現與美國“防務脫鉤”、尋求“戰略自主”方面形成了共識。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文章截圖
然而,由於各國在優先事項、經濟利益、防務自主路徑等方面存在差異,歐洲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戰略自主還不好說。
“美國必須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
由英國和法國主導、旨在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志願者聯盟”10日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召開了該聯盟30多個國家的國防部長會議,討論在俄烏達成和平協議的情況下,相關國家可以為提高烏克蘭的防禦能力提供哪些支持。
這也是“志願者聯盟”首次召開防長會議。
儘管英國國防大臣希利當天要求“志願者聯盟”成員國必須確保“為達成和平協議做好充分準備”,拉脫維亞國防部長斯普魯茲也表示歐洲有能力肩負起支持烏克蘭的重任,但多數國家仍對相關計劃心存疑慮。
芬蘭防長海凱寧強調,確保烏克蘭的安全不能少了美國。“從芬蘭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美國仍然是保障(烏克蘭)持久安全的關鍵角色”。
瑞典國防大臣瓊森也認為,烏克蘭問題的成功解決需要“某種形式的美國參與”。
荷蘭國防大臣布雷克爾曼斯表示,美國的支持“非常重要”,但支持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歐洲在烏克蘭所選擇的行動類型。
△美聯社報道截圖(題圖為與會的烏克蘭防長烏梅羅夫)
據法新社報道,當天會議結束後,只有英國、法國、瑞典和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共6個國家承諾在俄烏結束敵對狀態後向烏克蘭派兵,其他大多數“烏克蘭的支持者”不願做出任何承諾。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道截圖
這可以被視為歐洲國家在支持烏克蘭問題上存在分歧的一個最新例證。
此前,在3月6日的歐盟特別峰會和3月20日的歐盟春季峰會上,匈牙利連續兩次否決了關於繼續軍援烏克蘭的提議,導致兩次峰會都不得不單獨發布只有26個成員國(歐盟共有27個成員國)簽署的進一步支持烏克蘭的聲明。
具體到軍援烏克蘭的規模,分歧更是大得多。
在上個月的歐盟外長會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提出將歐盟今年對烏軍援金額增至400億歐元,遭到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等多國反對。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題圖左一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
“我們該從哪裡拿到國防經費?”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無論是撇開歐洲就解決烏克蘭危機直接與俄羅斯對話,還是要求歐洲大幅提高軍費並負責保衛烏克蘭,抑或是對歐洲加征關稅,都讓歐洲越發認清自己已被美國拋棄的現實。
也正因如此,法德等大國不斷呼籲歐洲加強戰略自主。
法國總統馬克龍上月在電視講話中再次強調提升歐洲防務能力的重要性:“我們主張了8年的歐洲(集體)防禦終於可以實現了。歐洲國家將準備好保護自己,一起在歐洲本土生產所需要的裝備,準備好加強合作並減少對其他地區的依賴。這是件好事。”
△法國外交部社交媒體截圖
德國候任總理默茨本月9日在組閣完成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德國將加大國防投入。
根據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此前正式簽署的憲法修正案,德國政府將在特定領域放寬憲法中設定的債務上限,允許新增債務用於國防、民防、情報機構以及網絡安全建設等。
默茨當時發表講話,稱此次改革“是邁向歐洲防務共同體的重要的第一步”。
△“歐洲動態”新聞網報道截圖
為了進一步實現歐洲防務自主,歐盟上月公布了《歐洲防務白皮書》和《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同樣在財政和債務方面放寬限制,以鼓勵成員國將更多的錢用於國防支出。
不過,在如何籌措軍費、如何平衡各國財政利益等方面,歐盟仍面臨諸多困難。
捷克西波西米亞大學學者茲德涅克·羅德表示,當前歐盟成員國的債務水平都很高,所以“我們要從哪裡拿到用於國防開支的錢”是個大問題。
“歐洲人享有很高的社會福利,因此我們必須在安全與社會福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為了籌集軍費)你可以提高稅收,但我認為這在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不受歡迎。如果你不想加稅或有更多的借貸,那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國家預算中削減某些內容。”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事實上,《重新武裝歐洲計劃》也遭到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這幾個歐盟大國的反對,原因是它們已背負沉重債務,不願再增加財政壓力。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日前發表題為《拜特朗普所賜,歐洲戰略自主迎來關鍵時刻》的文章指出,由於特朗普領導的美國不再被視作一個可靠的盟友,歐洲正在朝共同防禦的方向採取行動。但這並不容易,也不會一蹴而就。
“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回答——特別是,這種‘歐洲戰略自主’將採取何種形式,以及我們討論的是什麼程度的歐洲主權。”
△洛伊研究所官網文章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