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絕談判,美方威脅再對華加稅50%

特朗普算盤打得很好,想用關稅逼中方讓步,可我們根本就不搭茬。這下,反而被逼急的特朗普,開出了最後通牒。

特朗普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後,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見了一面,期間他的強硬態度,似乎有了些許變軟的跡象。雖然他再次強調,不會暫停現有的關稅政策,但是透露出很多國家正在尋求和他的談判。

(特朗普見內塔尼亞胡)

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關稅不能停,但是談判也可以進行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挺好,分明就是想讓其他國家主動對美國讓步,可是,難道離開了美國,地球就不轉了?中方的態度,顯然對特朗普的小心思嗤之以鼻。

日前,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被問到,中方在沒有提前和美國談判的情況下,就對美方發起了關稅反制,中美在什麼情況下,才能進行談判?

(外交部回應中美談判)

這個問題顯然是在給我們挖坑,如果我們主動談判,不就着了特朗普的道?說明我們要讓步了?林劍雖沒有正面回答,但說了一句話,施壓和威脅不是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這說明什麼?既然特朗普挑釁在先,就不要指望我們還會主動和美方談判,說什麼“關稅和談判不矛盾”,都是特朗普的小心思在作祟。

不過特朗普卻不管這些,不僅沒有看懂我們的態度,甚至還進一步對我們發出通牒,威脅再對華加征50%的關稅。

(商務部回應美方威脅繼續對華加稅)

很明顯,特朗普生氣了,但更多的是惱羞成怒。因為他自己明白,現在就只有關稅這一張底牌了,但是能不能奏效卻另說。

看一下如今中方的應對策略。

第一步就是立即反制,對美所有商品加征34%關稅。如果特朗普還要加征50%,那想必我們也會繼續跟上。然後就是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限制關鍵技術出口。此舉才是真正意義上打到美國的痛處,其實現在中方也有獨有的技術創新,同時也在和美國合作,如果我們中斷這些合作,那對美企的影響顯而易見。

(在wto和美國算總賬)

第二步就是通過多邊合作破局,比如聯合歐盟、東盟等在wto起訴美國,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施壓對美國施壓。特朗普如果不介意成為“公敵”,大可試一試。

還可以加速與“一帶一路”國家展開更多的貿易,減少對美依賴,此舉可以說是我們提前留下的後手,還記得去年的時候,我們對東盟出口增長了18%,顯然我們有更多的信心去規避美方關稅的影響。

第三步就是強化經濟內循環。擴大內需,推動消費升級,對衝出口下滑的影響。扶持半導體、新能源等戰略產業,提升自主供應鏈韌性。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不讓美國“掉幾顆牙”是不可能的,況且也不是只有我們出手。

 

(歐盟貿易與經濟安全事務專員謝夫喬維奇宣布:歐盟將啟動對美反制關稅)

歐盟已經計劃對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稅,加拿大更是宣布了報復性關稅清單,甚至都有加入歐盟的意圖。至於澳大利亞、巴西也都在對美批評和反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眾國家中,日本和印度的立場有些搖擺,他們可能會如了特朗普的願,對美妥協,可是這也不是肯定的,如果和美方談判失敗,這兩國照樣會對美反制,印度甚至可能會通過放寬對中國的投資限制,進而施壓美國。

總的來看,現在已有30多國組成了一個無形的“反對美國單邊主義的集團”,美國被孤立的風險還在進一步上升,如果特朗普不擔心會有更大的危機浮現,那繼續這樣錯誤的做下去,也是可以的,但美國的消費者會答應嗎?美國的企業會答應嗎?共和黨會答應嗎?

 (特朗普要面臨國內的多重壓力)

答案很明顯,他們都不會允許特朗普這樣做。美國通脹可能因關稅繼續飆升,消費者支出受到抑制,企業供應鏈混亂。

至於共和黨,他們要考慮的是,會不會在2026年中期選舉失利。如果美國的金融市場繼續動蕩,美股持續下跌。那麼擺在特朗普面前的,就只剩一條路了,等不到美國的貿易夥伴妥協,他自己就要先讓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