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在等中方電話,白宮稱中國拒絕得十分乾脆

別看特朗普威脅要切斷中美談判渠道,私下裡卻一直在等中方電話,沒想到連吃了好幾次“閉門羹”。

根據白宮消息人士的說法,特朗普告訴自己的工作團隊,他希望看見中國率先採取行動,為關稅戰“降溫”,於是白宮方面設法與中國取得聯繫,替特朗普傳話,說希望看見中方先要求與美國通話,爾這一要求不出所料地被十分乾脆得拒絕了。

【特朗普在等中國給自己打所謂的“求和電話”】

中美關稅戰打到如此烈度,特朗普政府還在自欺欺人,對外宣稱,只要中國樂意讓步,美國會在談判桌上表現得“很慷慨”,特朗普還認定,中國很想和自己“達成交易”。

這些話用來糊弄選民還行,國際社會反而看得更清楚,中方的態度非常明確,一句話就能概括,談,大門隨時敞開,打,那就奉陪到底。

歸根結底,中美之間任何形式的對話,都必須基於平等和相互尊重這兩個基本前提,不可能說美國一邊用關稅訛詐中國,一邊還指望着中國主動打電話過來“求和”。這無非還是“從實力地位出發”的那套邏輯,中國早就不吃這一套了。

在中國這裡吃了閉門羹,特朗普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中國周邊做文章,先和日本、韓國、越南這幾個國家談,企圖通過建立“關稅同盟”,對中國施壓,這似乎說明,真要到了和中國單打獨鬥的時候,美國反而怯場了。

【白宮要求中國先給特朗普打電話,中方拒絕安排】

與此同時,美國還在評估各種風險,要是中國進一步升級反制,該採取什麼措施回應。再提高關稅稅率,已經意義不大了,重點是關稅以外的手段。

比方說中國的反制,除了對美國加征關稅之外,還將多家美國實體拉入不可靠清單和出口管控名單,並開始對稀土出口進行更嚴格的管制。

美國那邊設置的底線是,如果中國徹底禁止所有稀土出口,或者拋售手裡的美國國債,將是不折不扣的“升級行為”。

就有人威脅說,如果中國如此採取行動,那麼美國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將不再有任何枷鎖,中美貿易戰打到那種程度,已經和“戰爭行為”無異。

【貝森特近期成了關稅談判的主力】

到那時候,中美關稅戰的邏輯,將和核威懾類似,都是要確保“相互毀滅”。這是最悲觀的一種狀況。中美關稅戰也許不至於走到哪一步,短時間內依舊難以緩和。

特朗普已經意識到,自己再加征關稅,也不會讓中國坐上談判桌。但接下來怎麼和中國打交道,他全然沒有頭緒。

特朗普對中國那些不着邊際的揣測,反而很適合用來形容他自己的心理狀態,想和中國達成協議,卻不知道如何邁出第一步。

現在無論是美國內部輿論,還是說國際社會的觀察人士,都很難想象,中美在這樣的局面下進行公開的高級別接觸。也許私下裡雙方依舊通過所謂的“秘密渠道”保持溝通,但進展很有限。現在中美關係的氛圍究竟如何,並不需要更進一步的說明。

美國炮製借口,單方面地發起無差別關稅戰,在中國這邊碰壁後,正逐漸亂了方寸,目前基本在按照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行事,並沒有一個系統性的規劃,再結合特朗普本人的不按常理出牌,造就了美國新一屆政府在內外政策上的巨大不確定性。

【中國沒那麼多功夫搭理特朗普】

特朗普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對等關稅讓美國面臨龐大的“過渡成本”,這不光是經濟賬,也包括政治賬,從白宮到國會,對特朗普關稅政策保留意見的大有人在。

民主黨就不說了,反特朗普已經成了本能,共和黨也頗有微詞。而白宮各路人馬,從臨時顧問馬斯克,再到財政部長貝森特, 都希望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能“三思而後行”。

在各方壓力下,特朗普只好將對等關稅推遲三個月,唯獨保留對中國的高額關稅,美媒對這一決定形容說,特朗普雄心勃勃的“解放日”變成了“投降日”。

特朗普改變主意的時候,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還在參議院聽證會上為總統的關稅政策辯護,信誓旦旦地表示,對等關稅“不會有任何變化”,美國不會跟任何貿易夥伴談判,下一秒就在手機上,得到了關稅被推遲3個月的消息。

【特朗普改變正常,格里爾完全被蒙在鼓裡】

接下來的聽證會,格里爾全程處於局促不安的狀態,又不好一走了之,只能坐在那裡被民主黨輪番“拷打”。

特朗普現在希望中國主動打來電話,白宮那邊的團隊在和中國打招呼時,從言辭到姿態都無比傲慢,這並非中美正確的相處之道。

中國也沒有那麼多工夫搭理特朗普,而是按部就班地開展自己的外交行程。外交部已經宣布,中方未來幾天將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一早就定好的行程,只不過恰巧發生在中美關稅戰對等升級的大背景下,更顯得意味深長。特朗普始終不明白,中國不是非得和美國對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