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0關稅”給美國下套?蘇林這一招是投降,還是“請君入甕” ?

2025年4月2日,美國對越南商品加征高達46%的懲罰性關稅,引發全球關注。

面對這一高壓,越南領導人蘇林迅速採取行動,主動向美方提議“取消所有對美關稅”,以緩和貿易衝突。

這一看似示弱的舉動,卻被多方解讀為越南精心設計的戰略布局——通過“以退為進”,試圖將美國引入一場經濟與地緣博弈的雙重陷阱。

越南的決策並非孤立事件。

近年來,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越南憑藉其製造業優勢和地緣位置,成為全球產業鏈轉移的焦點。

蘇林政府一方面強化與中國的供應鏈合作,另一方面積極拉攏美國,試圖在兩大國之間尋求利益最大化。

這種“竹子外交”的柔韌性與風險並存,既可能為越南打開新的增長空間,也可能使其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

借“零關稅”重構貿易格局:越南的主動出擊

蘇林提出“零關稅”提議,表面上是向美國示好,實則暗含多重戰略意圖。

首先,這一提議旨在倒逼美國開放市場。

若美方接受,越南商品將無壁壘進入美國,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國+1”製造業替代國的地位。

越南近年來承接了蘋果、三星等跨國企業的產能轉移,零關稅政策可能加速這一趨勢,甚至威脅美國本土製造業。

更深層的布局在於,越南試圖利用中美貿易壁壘的裂縫,成為兩國商品的“轉口通道”。這一策略不僅為越南賺取轉口利潤,還使其成為中美博弈的關鍵中間商。

然而,越南的製造業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

其工業生產所需的零部件、電力設備、原材料等,半數以上需從中國進口。

若失去中國支持,越南的“組裝車間”模式將難以為繼。這種經濟依附性,既是越南策略的掣肘,也為其在中美之間提供了迴旋餘地。

在中美博弈中尋找戰略支點:越南的“通道牌”

越南的“零關稅”提議,本質是打出一張“通道牌”,將自身嵌入中美戰略競爭的夾縫中。

作為東盟成員國,越南既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又與美方保持密切接觸,試圖左右逢源。

例如,2025年3月,越南與印尼、新加坡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強化東南亞內部合作網絡,以對沖大國博弈風險。

與此同時,越南的外交動作頻密。

2024年9月,蘇林在訪美期間高調呼籲“科技成果應用於合作而非對抗”,間接批評美國的技術封鎖政策。

此舉既向中國釋放善意,又試圖在國際輿論中塑造“中立調解者”形象。

這種平衡術的背後,是越南對自身地緣脆弱性的清醒認知——過度依賴任何一方都可能招致反噬。

這些條件對產業鏈薄弱的越南而言近乎苛刻,凸顯美方對越南策略的警惕。

風險與挑戰:越南策略的潛在危機

越南的“中間態”戰略雖具靈活性,卻暗藏風險。

其一,若美國識破其“轉口貿易”意圖,可能啟動新一輪制裁,甚至將越南列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進一步限制其出口。

其二,過度親近美國可能引發中國反制。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供應鏈上游,一旦減少對越投資或原材料供應,越南經濟將遭受重創。

此外,越南國內改革壓力加劇。

蘇林政府推進行政精簡、教育升級和外資開放,旨在提升國家競爭力。

例如,計劃推行15年免費義務教育,這些舉措雖具前瞻性,但執行難度極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更深遠的風險在於價值觀滲透。美國以“市場經濟地位”為誘餌,試圖通過資本和技術輸入影響越南政治生態。蘇林政府若未能抵禦此類“和平演變”,恐將動搖國家根本。

結語

越南的“零關稅”策略,是小國在大國博弈中求生存的典型案例。

蘇林政府以柔克剛,試圖將經濟依賴轉化為戰略籌碼,其膽識與風險並存。

短期來看,越南或可從中美競爭的紅利中獲益;但長期而言,其地緣局限性難以突破——缺乏自主產業鏈和核心技術,註定越南無法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小國的“平衡術”往往止步於大國妥協或衝突升級的臨界點。

越南若不能在中美之間找到可持續的共存之道,終將面臨“兩頭落空”的困境。

這場博弈的結局,不僅考驗越南的智慧,更折射出全球化裂變時代中小國家的普遍命運。

參考資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國和越南向西方發出信號:雙邊關係強勁且穩定》

聯合早報:《越共總書記遊走中美間奉行“竹子外交”》

人民網:《越南為何實施“中國+1”外資政策?》

中國商務部:《商務參贊訪談”本期我們邀請到了中國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的胡鎖錦商務》

越南政府新聞網:《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蘇林出席越南美國加強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產業合作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