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俄代表在沙特阿拉伯完成了新一輪會談。相比於過去一個多月以來的毫無建樹,這次美俄談判,可謂成果頗豐——
一方面,特朗普“部分”實現了他主導俄烏前線停火的願景。會談結束後,俄、烏相繼發表聲明稱,接受所謂“互相停止襲擊能源設施”的決定。
另一方面,美國代表團用一定程度的妥協,挽回了在“黑海協定”中去意已決,並且已經“退群”近兩年的俄羅斯。
綜合克宮、白宮的相關報道來看,美俄在經過12輪的漫長談判後,大致達成了以下三項協議:
第一,俄羅斯方面的讓步,即以書面的形式正式承諾,停止在黑海範圍內的“一切進攻性行動。”
第二,白宮方面做出妥協。他們在相關通報中表示,俄羅斯已經同意在黑海停火,作為回報,俄羅斯獲得了“審查所有進出敖德薩地區港口進出船隻”的權利。
同樣是美國人的讓步,他們承諾將在俄羅斯的食物、化肥等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時為其提供便利。換句話說,美國在針對俄羅斯的全面孤立和制裁方面,已經出現了鬆動。
美俄達成協議皆大歡喜,那麼哪個國家在這項被稱作“黑海倡議2.0”的協議中深受其害呢?毫無疑問是烏克蘭。
因為黑海如果真的停火,那麼烏克蘭海軍在該地區所做的努力,很有可能因為這一協議淪為“無用功”。
按照美國退役中將羅伯特的說法,烏克蘭好不容易用導彈和無人機把俄海軍勢力從克里米亞半島塞瓦斯托波爾的基地趕走。
可一旦停火協議生效,意味着俄羅斯海軍可以捲土重來,繼續在這個基地布置海上力量,威脅烏克蘭領土安全。
除了烏克蘭之外,中國也被美俄聯袂達成的最新協議給“分了蛋糕”。
眾所周知,由於美國及其盟友在俄烏開戰後對俄羅斯的全面封鎖,中俄這兩個“同病相憐”的國家,在政治、外交上越走越近,這就導致了俄羅斯在經濟上對我們的依存度也跟着水漲船高。
但隨着美國釋放出對俄制裁“鬆綁”的信號,這意味着俄羅斯很可能在未來出口貿易中拓寬銷路、進口時也有了更多選擇,不是非要跟中國做生意不可。
不僅如此,“黑海倡議”的重新簽署,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烏之間的資源貿易。
2023年7月以來,烏克蘭依託“黑海糧食貿易協定”的達成,通過敖德薩港口建立起一條穩定運作的海上貿易路線,用來對外出口糧食、鐵礦石和黑色金屬。
而這些資源,最終有很大一部分以頗為低廉的價格,流向了中國。現在美俄協議重新達成,意味着黑海範圍內勢力的“大洗牌”已然不可避免,烏克蘭費勁千辛萬苦建立起的貿易通道,自然也就煙消雲散。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俄談判取得進展之際,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二訪問莫斯科期間,發表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講話。
他明確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是“永遠的朋友,絕不是敵人”。 這一表態不僅是對當前中俄關係的強調,也是在美俄關係出現緩和跡象的背景下,向外界釋放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還對華盛頓與莫斯科關係正常化的跡象表示歡迎。這表明,中國外交並不希望陷入單純的對抗思維,而是願意看到全球局勢的相對穩定。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對美俄協議不會有所警惕。正如前文所述,美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俄的貿易粘性,同時也影響了中國與烏克蘭的資源貿易。但從王毅的表態來看,中國對當前局勢仍持冷靜態度,既不盲目樂觀,也不會掉以輕心。
那麼,“雖然美俄無意針對中國,但是損失無法避免”的結局,已經註定了嗎?未必。一方面,俄羅斯雖然承諾黑海停火,但他們“真正”的停火條件,特朗普很難滿足。
俄外長拉夫羅夫近日表態稱,想要俄羅斯完全遵守協定,美國政府必須答應以下三大條件:取消對俄羅斯金融貿易領域的所有制裁和限制,並讓俄羅斯重新加入swift系統;取消對俄羅斯農機出口的所有制裁和限制;取消對所有懸掛俄羅斯船隻在港口服務方面的限制。
光是這一連串的“取消限制”足以讓特朗普頭疼很久,讓所謂“黑海貿易協定”陷入爭議。另一方面,即便美俄達成協議,要讓俄烏兩國完全遵守相關協定,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實際上,俄烏在這輪和平談判中達成的“互不襲擊能源基礎設施協議”直接在簽署的第一天就被打破了:
比如當地時間3月27日,俄國防部對外表示,烏克蘭軍隊炮擊了布良斯克地區的一處變電站。在協議達成至今的幾天內,俄烏雙方像這種打破約束的行動,可謂不勝枚舉。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美俄所謂“黑海協定”看起來挺堅固,實際上卻頗為脆弱。
當然,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因為現在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沒有放棄和談的跡象。這也意味着中國的“蛋糕”隨時有被分走的風險。如何在美俄“夾擊”之下保證己方利益?這是中國在短期內急需解決的外交、外貿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