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為遺體器官捐獻者打造“雲紀念館” 讓緬懷紀念跨越時空|以身為橋——致敬“無言良師”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蔡君彥

獻花,鞠躬,默哀致敬……每年清明時節,都會有二三百人相聚在河南福壽園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集體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向他們的大愛奉獻致敬。

在這個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紅十字精神的大愛之園,每天都會有人進行擦拭、養護。此外,隨着科技的發展和人文服務的提升,在組織開展線下緬懷紀念活動的同時,河南省紅十字會、河南福壽園還專門為遺體器官捐獻者打造了“福壽雲·雲紀念館”,通過更多的載體,讓緬懷紀念跨越時空。

有專人每天擦拭紀念牆上的每一個名字

4月3日清晨,沈曉麗帶着抹布、水桶等工具,早早來到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把遺體器官捐獻功德碑、紀念牆上上下下都擦拭乾凈,牆上刻的每一個名字都會輕輕擦一遍。

沈曉麗負責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的日常維護保潔。當天,“生命·希望”河南省第十五屆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在紀念園舉行,有200多人從四面八方趕來緬懷追思捐獻者,她趕在活動開始前做好園區保潔,迎接人們的到來。

“紀念碑上的這些名字,對我而言,不只是人名,更是一群偉大的人。”沈曉麗說,很多次,她在擦拭紀念碑時會想:這些被刻下名字的人,生前長什麼樣?家人肯定很想念他們吧?在這裡,她多次見證數百人集體向捐獻者獻花、致敬的場面,聆聽捐獻者的感人事迹,也看到隔三岔五有人來這裡祭奠緬懷,深切地感受到,這些捐獻者被大家銘記在心。

“每一位遺體器官捐獻者,都是在生命的盡頭為這個社會做出了最後的奉獻,讓我們由衷敬佩。”河南福壽園總經理助理劉悅告訴記者,除了有專人對紀念園進行保潔和維護,平日里,還會將捐獻者家屬帶來的鮮花或祭品妥善存放,此外,還有綠化團隊修剪園區的綠植,有員工和志願者來清理園區的雜草……做好一個個細節,表達對捐獻者的敬仰。

線下紀念空間有限  為捐獻者打造“雲紀念館”

近年來,全國多地紅十字會及相關部門在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中不斷創新形式,結合科技、文化等元素,提升活動的影響力與社會參與度。河南也不例外。

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於2010年在河南福壽園落成,是河南省首座紅十字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區,已先後在此開展15屆緬懷紀念活動。

當初為什麼想到建立這樣的紀念園?

河南福壽園總經理陳振楠表示,他們和河南省紅十字會關注到一些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的訴求:每年清明節,該去哪裡祭奠捐獻了遺體器官的親人呢?雙方溝通後,決定在河南福壽園打造一個公益性的緬懷紀念場所,方便捐獻者家屬和社會大眾來緬懷追思,通過特別的方式來弘揚捐獻者的大愛奉獻,傳遞社會正能量。

紀念園的設計也非常用心,院內豎立着一座功德碑,正面鐫刻“人道、博愛、奉獻”六個大字,功德碑兩側,分別鐫刻“遺體捐獻功德碑”和“器官捐獻功德碑”字樣,紀念牆在功德碑後方兩側延展開來,猶如展開的天使的翅膀。

每年清明節前,河南福壽園工作人員會根據河南省紅十字會提供的捐獻者名單,把捐獻者的名字分別鐫刻在兩側的紀念牆上。隨着遺體器官捐獻者越來越多,紀念牆上的名單不斷拉長,2019年,河南福壽園又新建一塊區域,便於刻下更多捐獻者的名字。截至目前,已有數千個捐獻者的名字被刻在上面。

當初設計的紀念牆物理空間畢竟是有限的,隨着遺體器官捐獻者不斷增加,將來如何來體現?

陳振楠表示,河南福壽園和河南省紅十字會積極溝通、討論,正在尋找科學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隨着科技尤其是ai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我們希望在保留線下物理空間的同時,建立更多的數字空間、精神空間,通過更多的載體,來記錄更多遺體器官捐獻者的奉獻事迹,也方便捐獻者家屬、社會各界來緬懷紀念。”

記者注意到,目前,河南省紅十字紀念園已被搬到線上,進入“福壽雲·雲紀念館”相應頁面,可以看到河南省紅十字會紀念碑,以及紀念園介紹、紀念園相冊、捐獻者名錄等板塊。點擊“捐獻者”圖標,進入線上紀念園,可以線上祭掃。此前的祭掃記錄顯示,有人敬獻了平安香、荷花燈、白菊花、蠟燭、米酒等,多種多樣。針對每位捐獻者,還可以完善“歲月故事”等內容。

“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完善‘雲紀念館’,不僅可以記載遺體器官捐獻者的名字,而且,還可以把捐獻者的大愛奉獻事迹永久保存下來,捐獻者家屬、紅十字志願者、廣大民眾等無論在哪裡,都可以隨時通過‘雲紀念館’來緬懷。”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於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