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怒江州3月29日訊(記者 胡俊)2025減貧治理與全球發展(怒江)國際論壇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開幕。來自34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約300位駐華使節、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論壇,交流減貧經驗,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共促鄉村全面振興,共謀現代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之道。
▲2025減貧治理與全球發展(怒江)國際論壇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論壇上,與會嘉賓聚焦“共促鄉村全面振興共謀現代化發展”主題,圍繞“農文旅融合建設和美鄉村”“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中國減貧經驗的國際傳播”4個專題論壇進行了交流分享。
與會嘉賓表示,消除貧困是人類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標識之一。中國的減貧和發展實踐,可以為各國推進鄉村振興與現代化建設提供新的借鑒和啟示。希望各國在把握好發展主題,用好綠色資源,守護生態屏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旅遊文化產業,有效激活科技引擎,讓更多農村人口增長技能本領、提升文化素養,推進鄉村文明等方面攜手合作,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
怒江論壇自創辦以來,聚焦減貧治理、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議題開展國際交流,成為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分享發展經驗的重要平台。與會嘉賓建議把怒江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巨大變化展示好,講好各族群眾共同富裕好故事,促進減貧成果在更大範圍內惠及各國人民。
近年來,雲南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全省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深化產業幫扶、創業就業服務和區域協作,加速鋪建聯農帶農富農之路,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旅居雲南”蓬勃發展,“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叫響全國,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為全球減貧治理、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建設貢獻了雲南智慧、雲南經驗、雲南力量。雲南的減貧實踐成為中國脫貧攻堅偉大歷史進程的縮影,也為全球減貧治理和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中國樣本。
論壇期間,發布了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的智庫報告《鄉村振興新圖景:怒江的探索與實踐》,舉行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和怒江非遺“橙色工坊”揭牌儀式,怒江州人民政府與科大訊飛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還將舉辦“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大使圓桌對話。
本次論壇由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外文局、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共同主辦,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怒江州人民政府和中交集團承辦。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雲南省政府黨組副書記王顯剛,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長郭衛民等致辭。白俄羅斯前副總理納托利·托濟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喀麥隆、多米尼克、馬達加斯加、剛果民主共和國、萊索托、佛得角、幾內亞、牙買加、保加利亞、亞美尼亞、北馬其頓、拉脫維亞、乍得、尼泊爾、阿爾巴尼亞、布基納法索、加納、秘魯等國駐華使節出席論壇,論壇還邀請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學者、媒體負責人、商界領袖等共同參與。
會議期間,中外嘉賓前往瀘水市民族中學、陽坡農文旅融合示範村、怒江綠色香料產業園,實地了解怒江農文旅融合、中央定點幫扶、鄉村教育發展、香料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