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訪問前,日本欲否認中日聯合聲明?中方提一公告,警告不簡單

中國外長訪問前,日本突然聲稱《中日聯合聲明》沒有法律效力,他們此舉的意圖是什麼?石破茂政府剛上台時,還展現了積極尋求改善對華關係的姿態,現在為何態度變了?對日方的做法,中方用一公告進行警告,釋放的信號很不簡單,具體情況如何?

在3月22日,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就將舉行,日本是此次外長會的“東道主”。這意味着,中國外長王毅將訪問日本。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日本政府就“地方議員詢問”發布答辯書,聲稱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沒有法律約束力”。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特意用“答辯”的形式,因為他們自以為鑽到了一個漏洞,即政府簽署的聲明對議員個人“沒有約束力”。如此一來,日本政客竄台和乘坐民船到釣魚島挑釁的行為,就不會上升到“政府層面”。

在中國外長到訪前夕,日本卻選擇在《中日聯合聲明》上“做文章”,真正意圖是什麼?

有分析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特殊性。在二戰後,美國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主導了國際局勢。而在蘇聯解體後,國際秩序的本質變成了以美國為核心的框架,其盟友則處在接近中心的位置。對這個局勢,一些國家選擇向美國屈服,甘願成為“傀儡國”,換取自己能在國際框架內拿到一個好的位置,日本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沒有什麼資源,但靠着美國提供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在二戰後實現了崛起,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只要美國下了“指令”,日本就無法拒絕。

因此我們能看到,上台初期還提出要“務實對華”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訪美後態度就變了,又開始挑釁中國。這種情況,在日本比比皆是。比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第一次上台時把中國作為外訪首站,但他任期不滿一年就辭職。第二次上台,安倍對中國的態度完全不同,雖然維持了密切的經貿合作,但在外交、軍事上積極配合美國“遏華”。

不過,這次中方對日本舉動的回應,提到了一個公告,言論也很不簡單。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中日聯合聲明》明確規定,日本要遵守《波茨坦公告》,該公告不僅提到日本必須歸還竊取的中國領土,還確定了同盟國與日本結束戰爭狀態的法律基礎。實際上,《波茲坦公告》的停戰原文,只是提到日本的“武裝部隊投降”,真正確立中日兩國結束戰爭狀態的文件,正是《中日聯合聲明》。因此,日本不敢用白紙黑字否認“聲明”,而是用“答辯”的形式進行文字遊戲。中方的暗示也很明顯,就是質問日本“這是準備重新開戰嗎?”

此外,有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敢在《中日聯合聲明》做文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在二戰輸給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因此我們能看到,面對美國,日本唯唯諾諾。但面對中國,即便日本清楚對方的綜合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但他們感覺不到威懾力,依然上竄下跳。其實,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他們現有的威懾力很大程度是海灣戰爭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中國展現真正的威懾力前,日本還會上竄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