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開門”辦好大思政,跨校結對、跨地聯動、跨網交互,全方位“合縱連橫”

2019年的今天(3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此時點,上海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對共建,比如同濟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杉達學院3所高校的馬院結對工作就取得年度進展。據悉,上海高校已實現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對共建的全覆蓋。

馬克思主義學院同城平台上,上海實現了公辦、民辦、開放大學3種不同類型高校全覆蓋成立馬院。通過實施“上海高校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支持計劃” “攻堅提質計劃”等,上海持續建好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3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遴選建設7家上海高校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13家上海高校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20家“攻堅提質計劃”建設單位,形成了全市高校馬院整體推進的“雁陣”發展格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堅持“開門辦馬院”“跳出馬院看馬院”,除了跨校結對,還跨地聯動、跨網交互,全方位全過程“合縱連橫”。

3月18日,校地作為“鄰居”合辦思政。來自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室黨支部,攜手奉賢區西渡街道黨工委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層實踐西渡創新研究中心”,讓高校教師和基層幹部共同組成實踐創新研究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基層工作提出了許多原創性理論,為新時代基層工作提供了指引。”黨支部書記吳蓉副教授表示,中心創新推動習近平經濟思想、生態文明思想、文化思想以及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城市理念、創新社會治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等系列標識性概念和重要論述在基層落實落地。同時,也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

3月中旬,從東海之濱到天山腳下,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的“‘生生’同心實踐團”師生代表,沿着古絲綢之路“學、講、踐”。滬疆對口高校攜手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上海師生前往新疆醫科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新疆維吾爾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地交流學習。實踐團中,2024級民族預科班李建誼現場觀摩沙療、葯浴等特色維醫診療技術,“感悟到中華傳統醫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堅定和增強了文化自信”。從“中醫藥進社區”志願服務到村民健康義務諮詢,民族預科班學生賽比婭·玉蘇普江發揮雙語優勢,為牧民現場翻譯義診建議。

從線下到線上,構建網絡育人“生態圈”,更是天地寬廣。資源供給方面,上海更突出數智賦能,在易班網上打造“易班思庫”資源庫(上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2.0版),建好“青梨派”全國大學生思政自主學習平台,面向各校思政教師提供高質量、具有上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最新數據顯示,全國1800余所高校在易班網實名註冊大學生用戶達3200余萬人,開設公開課3000余門,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網絡思政教育資源和平台品牌。

總體上,“大思政課”試驗體系在滬全面深入構建。作為教育部“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市布點建設“大思政課”建設整體試驗區7個、重點試驗區12個、重點試驗高校31所,“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104個,探索大中小一體化、校內外一體化、知信行一體化的綜合改革試驗模式。各學段學校配齊配強師資隊伍,其中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2018人,中小學專職思政課教師6731人,高校專職輔導員45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