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下氣求了多回,印度還是沒能逃過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印媒忍不下這口氣,公然對美國陰陽怪氣,不過不敢硬嗆的印媒,竟然把中國擺上了檯面。
莫迪與特朗普
在莫迪表示願意進一步降低關稅後,特朗普也並沒有留情面,對等關稅政策將在4月2日起正式實施,印度並沒有被排除在外。眼看着總理示好也未能奏效,印度媒體坐不住了,包括一些主流媒體在內的印媒,開始對美國陰陽怪氣。
不過沒想到的是,印媒嘲諷美國也就算了,竟然還拉上中國一起,罕見說起了中國的好話。例如,印媒《今日印度》近來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指責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並且表示關稅惡果最終要由美國人自己買單。
不過,再看一下這篇報道的題目,想必大家都會震驚,因為中國的名字也赫然在列。題目裡面說,為美國關稅政策買單的不是中印,而是美國。文章通篇都在介紹中國對美國貿易的重要性,拿中國當成了教育美國政客的關鍵素材。
中印邊境
文章中表示,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中國製造”,美國的進口商如果不想少賺錢,就只能把因關稅政策增加的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到時候還得是美國民眾吃虧。印媒的這番話,中方此前也曾多次提醒美國,不得不說,印媒似乎也懂這個道理。
更有其他印媒直接對政府提出建議,暫時放下與中國的邊境矛盾,真誠合作,共同對付特朗普政府的“霸權行徑”。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美方的極致壓迫下,印度倒想起和中國做生意了。
不過,也怪不得印度如臨大敵。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要求美國對印度商品的關稅稅率與印度對美商品的稅率完全一致。相比較於美國的關稅,印度的關稅確實高的嚇人,差距確實大,也怪不得特朗普一眼就盯上了印度。
插秧的印度農民
一旦美國對印度實施對等關稅,印度對美國出口的汽車、化工產品可能因關稅飆升而失去競爭力。另外,印度對農產品的平均關稅高達39%,遠超美國的5%。若實施對等關稅,印度乳製品、穀物等可能被美國低價農產品衝垮,威脅1億農民的生計。
對於印度而言,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求特朗普手下留情,必要時得犧牲點印度利益。另一條路就是和美國硬剛,同時尋找其他的經濟合作對象,儘可能緩解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給印度經濟帶來的衝擊。
前一種方法,印度政府試過了。印度工商部長戈亞爾緊急訪美,主動降低威士忌、豪華汽車等商品的關稅,並承諾購買美國能源和軍備,試圖換取豁免。莫迪也親自去了一趟美國,承諾會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不過顯然這個方法並未奏效。
莫迪在金磚峰會上講話
因此,對印度來說,確實可能加強與中國、金磚國家的合作,例如通過金磚機制推動多邊貿易框架,對沖美國壓力。與此同時,印度可能在4月面臨美國正式加稅,短期內或採取報復性關稅,但受限於經濟規模,反制效果有限。
印度若一味妥協,可能喪失經濟主權;若強硬對抗,則面臨出口萎縮風險。真正的出路,從來都不能指望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