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中國區主席:2025年亞洲商界領袖擔心什麼

2024年3月27日,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在香港《財富》創新論壇上發言。圖片來源:graham uden for fortune

在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亞洲的企業高管都在熱烈討論改變亞洲的各種力量。當前形勢堪稱風雲變幻,美國新一屆政府提議修訂國際貿易體系;一家鮮為人知的中國初創企業打破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既有認識;幾個亞洲國家剛剛公布,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21世紀或許確實是亞洲的時代,回報可能相當可觀,但前提是做好充分準備。以下是我與亞洲高管同行深入討論後梳理出的幾個關鍵議題,未來一年將推動亞洲發展。

亞洲正面臨老齡化和萎縮

亞洲已實現歷史性里程碑: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年家庭收入超過1萬美元的亞洲中產階級和富裕階層在總人口中佔比過半。消費能力即將釋放,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企業以及背後的製造商提供巨大的增長動力。亞洲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已從2000年的24%增長到如今的37%,如果趨勢持續,到2040年比例將達到43%。如此增長正重塑貿易格局,打通新的貿易通道,諸如越南與美國、中國與東南亞、日本與印度之間的貿易往來。但在這一積極趨勢背後,伴隨着更具挑戰性的轉變,即生育率不斷下降。如今,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所在國家死亡率高於出生率。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稱,日本和韓國的生育率尤其低,在全球排名倒數。到本世紀末,日本人口可能減少超過30%;中國人口萎縮幅度可能更驚人,到2100年將減少50%。企業紛紛根據人口縮減這一前提做決策,日本和韓國的高管和初創企業創始人已將眼光轉向人口不斷增長的海外市場。隨着中國等傳統勞動力大國面臨人口下滑的局面,富有遠見的領導者要藉助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發掘新的增長機遇並提升效率。

南南貿易爆炸式增長

當今亞洲企業身處的政治環境截然不同,亟需更細緻的策略保持韌性。傳統上捍衛貿易的國家如今卻在抨擊貿易理念,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釐清發展方向?亞洲國家一大優勢便是具備貿易多元化的能力,既能向發展中國家出售商品,也能向發達國家銷售。如今,全球貿易中南南貿易佔比達 20%,而且很可能迅速增長。2019年至 2023年間,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印度的貿易額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5%、12.1%和11.4%。據報道,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市場的貿易額也實現了高個位數增長。過程中亞洲公司可真正實現全球業務布局。以聯想為例:雖然聯想註冊地在香港,但過去二十年間已發展成為全球性企業,如今其中國業務僅佔總業務的25%。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更多這樣的公司,尤其是中國公司,不僅在國內市場發展壯大,產品也銷售到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

人工智能耗能巨大

2025年人工智能是最值得關注的趨勢,為亞洲企業高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全球各地的企業都在加緊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在客戶服務、銷售和信息技術等領域也已出現頗具潛力的應用場景。亞洲越發強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正推動娛樂和遊戲行業爆炸性增長。新技術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強大且成本低廉的工具,可以更迅速地將創意推向市場。不過人工智能也受到監管層面和法律層面的審視,尤其在版權和知識產權方面。最近不少媒體和娛樂公司針對人工智能開發者提起了一系列訴訟,可能促使新的監管框架和政策出台。對可持續能源的需求也引發不少擔憂。支撐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也就是龐大且耗電的數據中心預計到2030年將消耗歐洲能源產出的5%。亞洲和其他地區的消耗水平可能也差不多。人工智能對能源的無盡需求會不會加劇可持續性問題?還是說人工智能會催生新的解決方案,推動人類社會向更清潔、更健康且更具可持續性的環境邁進?

亞洲企業領導如何生存

2025年消息傳播越發飛速。有些變化可能預示着開展業務的方式將出現巨大變革。而有些變化甚至可能一周內就出現反轉,可能都用不了一周。亞洲企業的掌門人要胸懷希望與抱負,也要保持更加務實的態度。在達沃斯,我和同行們提出了當今首席執行官生存所需的六大特質:正能量、無私的領導力、持續學習、韌性十足、管理的使命感,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幽默感。對於首席執行官們來說,這些要求不可謂不高,但如今面臨的風險也前所未有。亞洲確實有可能迎來屬於亞洲的世紀 ,但只有在波濤洶湧的商海浪潮堅定前行,才能真正抓住機遇。(財富中文網)倪以理是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中國區主席。譯者:夏林
在財富plus,網友們對這篇文章發表了許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也歡迎你加入我們,談談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熱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