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3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結果出爐,默茨領導的聯盟黨得票率28.6%,扳倒現總理朔爾茨的社民黨,成為下院第一大黨,獲得組閣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默茨將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這位“鐵娘子”默克爾的前同事將把德國帶向何方,又會如何處理跟中國的關係呢?
(默茨是被打懵的親美派)
一、德國新總理
根據德國選舉法規定啊,任何一個政黨想執政,必須獲得下院超過50%的席位,在聯盟黨之後,魏德爾的選擇黨得票率20.8%,朔爾茨的社民黨16.4%,哈貝克的綠黨11.5%,默茨想要組閣,就得拉上其中兩家,又是三黨聯合執政,按默茨本人的說法,他不會跟選擇黨聯合組閣,那下屆德國政府大概率就是聯盟黨+社民黨和綠黨的配置。
默茨在選舉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他將儘快組建一個有行動力的政府,要在國內做正確的事情,在歐盟重新活躍起來,尤其是要帶領歐盟,逐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這麼看的話,德國新政府有可能修復跟中、俄的關係,值得期待。但回顧默茨本人的經歷和過往發言,情況卻並不樂觀。
(當時默克爾和默茨都很年輕)
首先,默茨跟默克爾同屬聯盟黨,卻有很多分歧。默克爾是務實派,大力拉攏中俄,發展德國經濟,默茨卻是親美派,對默克爾的做法非常不滿。期間,默茨曾一度淡出政治舞台,在多家美國企業任職,還兼任“大西洋之橋”協會的主席,所謂“大西洋之橋”,是一個致力於促進德美關係的非盈利機構,經過馬斯克和特朗普這一頓折騰,大家應該猜得到,它背後其實是美國政府。
二、反華魔怔人
能在美國“官方機構”中身居高位,默茨和美國的關係可見一斑。2021年聽說政敵默克爾要退休,默茨又殺回政壇,重新領導聯盟黨,可惜在議會選舉中輸給了社民黨。這幾年,默茨作為在野黨,沒少給朔爾茨添亂,他在俄烏衝突中堅定支持烏克蘭,在中資企業收購漢堡港一案中大肆鼓吹“中國威脅”,還曾在朔爾茨訪華期間,說我們是德國的系統性對手,要朔爾茨提高警惕等等。
我們也不知道,默茨說的這些話是“為了反華而反華”,還是他的真實想法,總之他對中國的態度絕對算不上友善。也就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無差別暴打盟友”,搞到默茨也有點不知所措,只能先打着“行動力”“團結歐盟”的口號組閣,再觀察事態的後續發展,看能不能緩和跟美國的關係。
(默茨身高1米98)
具體到對華事務上,前段時間開慕尼黑安全會議,默茨作為聯盟黨主席,找我們王毅外長拜過碼頭。他說聯盟黨高度重視對華關係,願與中方保持兩國關係的良好發展勢頭,推動兩國合作取得更多成功。還有德國堅定支持自由貿易,支持中德、中歐深化合作,願為中歐貿易摩擦發揮建設性作用等等。
三、中德關係會好嗎
這樣的表態無疑是值得讚賞的,但沒選上之前怎麼說是一回事,選上之後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了。而且一旦聯盟黨的執政聯盟把綠黨拉進來,未來幾年的中德關係就註定好不了。因為綠黨這幾年在朔爾茨的執政聯盟里,可沒少給中德關係添亂。比如去年12月,貝爾伯克作為德國外長來中國訪問,我們本來指望她能澄清一些誤會,結果她剛到北京,就開始在俄烏問題上找我們的麻煩,譴責我們給俄羅斯送軍援。
很明顯,貝爾伯克的這些話背後,有美國的指使,其他比如要把中德經貿往來跟人權問題掛鈎,在涉台、涉港問題上胡說八道等行為,更是臭不可聞。到最後,朔爾茨乾脆把貝爾伯克晾在一邊不管,但也不敢開了她,因為綠黨要是撤凳子,執政聯盟就會垮台,朔爾茨不敢冒這個風險。
(德國政壇攪屎棍:綠黨)
默茨現在面對的,也是同樣的局面,他在內心深處,或許知道跟中國搞好關係才是對的,但考慮到過去的“反對派立場”,和執政後可能被綠黨和美國掣肘,他大概率會堅持之前的“對華強硬”路線。至於說什麼時候,德國能真的獨立自主,建立起健康的中德關係,估計也只有等過幾年,德國民眾的日子更艱難,把真對華友好的魏德爾選上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