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就在眼前,特朗普民調支持率飆升,這讓盟友國家徹底坐不住了,他們都在擔心,特朗普回歸白宮,美國的“大刀”,第一個落到盟友頭上,歐盟各國都心裡打鼓。
特朗普
日前,外媒報道稱,特朗普如今民調支持率飆升,面對這一趨勢,歐洲各國領導人如坐針氈,原因就在於特朗普所推出的“美國優先政策”。歐洲國家普遍認為,“川普2.0”將會進一步強調孤立主義,歐美關係的基調將會迎來大變動,美國可能會退出北約,更有可能引發新的貿易戰。
相關報道並非空穴來風,特朗普如今在公開場合毫不掩飾對歐洲國家的反感,在日前的專訪中,他直接將歐盟形容為“小中國”,指責歐洲國家不購買美國產品。
這就能看的出來,在特朗普的政策走向,歐洲並沒有任何的優惠待遇。特朗普不斷強調,將會增加進口稅以重振美國經濟,對中國加收60%,歐洲貨物則是增稅10%。
馬克龍
在日前的競選活動中,特朗普直接點名法國,稱法國應該“給每個美國人付25%的稅”,這是保護美國企業的決定。同時,特朗普告訴馬克龍“美國不是笨蛋”,並威脅向葡萄酒等法國產品,開徵100%的關稅。
同樣十分緊張特朗普上台的,還有德國。美國作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在去年一年中,德國向美國出口了價值約1318.7億英鎊的商品,種類齊全,包括汽車、疫苗、抗血清等等。
而美國對德國出口的數值在587.3億英鎊左右。德國經濟研究所表示,特朗普一旦上台,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會損失超過1000億英鎊,如果歐盟也採取相應的回擊政策,那麼損失還會更多。
德國車企
實際上,從德美之間的貿易額確實能看出來,美歐之間長期存在貿易逆差問題。美國希望通過提高關稅來保護本國市場,限制歐洲產品的競爭力,從而減少貿易逆差。但是,特朗普提高關稅的政策,實際上就是“雙刃劍”,在中美貿易戰中,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短期來看,美國國內產業可能會因減少外部競爭而受益,特別是在一些關鍵領域,如鋼鐵和鋁。然而,增加關稅後,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導致消費者成本增加,從而抑制消費需求。
此外,提高關稅可能會擾亂現有供應鏈,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大多數現代工業依賴複雜的國際供應鏈,美國企業往往需要從歐洲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關稅上漲將直接導致這些生產成本增加,進而可能影響美國的產業競爭力和就業市場。
歐盟會議
關稅措施調整,極大可能激發歐洲內部的反制行動,歐盟或將採取報復性關稅,進一步加劇貿易緊張局勢。這種“以牙還牙”的策略,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貿易戰,雙方都將遭受損失。
在相關問題上,中方始終強調,唯有通過積極的國際合作,才能消解貿易摩擦帶來的負效應。特朗普的策略或許能帶來短期成果,但從長遠發展看,只會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