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展現生態情懷!共產黨員葛玉修奉獻青藏高原50年

軍旅轉業退休幹部葛玉修,牢記黨的宗旨,數十年如一日痴情青藏高原生態環保事業,用生命和執着的追求,譜寫高原生態之歌。

  青藏高原的一抹“軍綠紅”

6月28日,在青海金融監管局機關“七一”黨日主題活動現場,黨委書記、局長景晉生將一枚“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佩戴在葛玉修的胸前。沉甸甸的紀念章凝聚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執着追求與無私奉獻。

1970年,17歲的葛玉修從山東曹縣老家參軍來到青藏高原。軍隊是一所大學校,嚴格的軍事訓練,練就了葛玉修強健的體魄、鋼鐵般的意志軍人氣質。強化訓練、備戰執勤、抗洪搶險等工作他事事走在前面,先後三次立功,20多次受到嘉獎。他擔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的連隊被青海省軍區授予“精神文明先進集體標兵”、榮立集體三等功,葛玉修代表連隊出席了蘭州軍區先進代表大會。擔任人武部政委期間,被評為“先進黨委”,受到蘭州軍區表彰。他還被青海省軍區授予“優秀政工幹部。”

24年的軍旅生涯,使他深深眷戀上青海這片廣袤的土地,他把青海視為家鄉,退役時選擇留在青海。上世紀80年代,葛玉修在部隊自學攝影,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投身生態環保事業,利用攝影愛好,拍攝高原生態圖片,傳遞生態環保理念。1994年,葛玉修轉業到西寧市。

2014年元月,在青海銀監局紀委書記、金融系統工會主任崗位上退休後的葛玉修,深深愛戀着青海這片熱土。退而不休的他迅速投入青海湖生態攝影工作。作為一名受黨培養多年的軍旅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奉獻青藏高原生態環保事業是他多年的不懈追求。

青海湖的“報春鳥”

1995年,葛玉修第一次踏上青海湖鳥島,就被那碧水藍天、萬鳥歡歌的場面所震撼,從此他與拍攝野生動物、探索高原生命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先後240餘次去青海湖、25次到三江源、15次到可可西里。歷盡艱辛,拍攝了16萬幅高原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變化的圖片,撰寫了大量反映野生動物及生存環境的文章,先後有160篇配圖文章、1500餘幅(次)圖片在《人民日報》《新華月報》等120餘家報刊發表。121幅攝影作品用作《大美青海》宣傳片在天安門廣場大屏幕展播。為保護世界瀕危物種中華對角羚,他不僅拍攝到全世界第一張“中華對角羚”圖片,而且,撰文“救救他吧——中華對角羚的吶喊”在《青海日報》、《西寧晚報》發表,引起公眾注意。他還自費製作展版、條幅發起保護中華對角羚簽名活動,向省委撰寫了“建立中華對角羚保護區”等8份建議。在他的宣傳、呼籲,媒體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華對角羚被選為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公路賽、環青海湖電動汽車挑戰賽的吉祥物,在青海湖畔建起了第一個中華對角羚保護區,中華對角羚從1995年的200餘只增加到現在的3400多隻。

2002年開始,葛玉修攜帶圖片、視頻製作的課件,走清華,上北大,下農村,進校園,登金沙講壇、國家地理大講堂,公益演講600餘場,傳遞生態環保理念,直接受眾25萬人次之多。

2011年,在海拔4500米的黃河源頭,空氣稀薄,冰封雪飄,年近花甲的葛玉修走進牧民的帳篷,在藏式的桌子上擺好電腦,為牧民管護員講課,詼諧幽默的話語,使管護員們在歡聲笑語中掌握了生態環保知識。他利用一切機會,即便回老家曹縣,在零海拔的黃海之濱,葛玉修也不厭其煩地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驚險故事,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普及野生動物知識,講述青海生態故事。帶入性強、真情、接地氣的演講,使聽課的幹部、群眾、工人、學生陶醉其中。

12年前的一天下午,葛玉修的一位老戰友打來電話,讓他給上小學的孫子證明自己和他爺爺是戰友。原來,葛玉修戰友的這位小孫子放學回家後,興沖沖地告訴爺爺,“今天在學校聽了一位叫葛玉修老師的生態課,很有意思。”爺爺忍不住插嘴說葛玉修是自己的老戰友,孫子不信,說“您不可能有這樣的戰友。”於是便有了次通話。葛玉修約老戰友用手機合影一張,還在給小傢伙的畫片上籤上了“葛玉修贈”。3天後,老戰友打電話說:你這一招還真靈,小傢伙看我的眼神都變了,還拿着畫片到學校同學們中間奔走相告:“葛玉修是我爺爺的戰友,葛玉修是我爺爺的戰友……”這則感人的故事發生在葛玉修為西寧市虎台小學講課之後。

生態環保傳遞“火炬手”

跳水皇后高敏在中央電視台奧運火炬手選拔賽現場,聽了葛玉修的故事,看了現場播放的圖片,深情地鼓勵他說:“我相信,葛老師在傳遞奧運火炬的同時,會把生態環保的理念傳遍世界。”這正是葛玉修矢志畢生的任務和目標。但是真正令他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大學畢業生宋翠茹,參加工作一年後說的“葛老師太了不起了,我上初一的時候聽過他講課,至今還記得一些野生動物的故事。”葛玉修說,“我的彙報演講若對你們有點兒幫助,就說明很有意義。”他也將其作為動力,激勵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公益演講。

針對青少年學生意志懦弱、學習生活理念喪失的現象,葛玉修用自己多次遇險和野生動物垂死掙扎等求生圖片,告誡學子們一定要樹立正確人生觀,珍惜生命,不能因為遇到挫折、考試成績不好或老師、父母批評,就喪失理智,因為生命不僅屬於你個人,也屬於家庭、學校、社會,要珍惜生命,尊重別人,愛護野生動物等。

葛玉修用心傳遞綠色理念,用情譜寫生態環保,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支持。他曾29次走進中央電視台,70餘次在青海電視台亮相,不僅在上海、北京、浙江、湖南、安徽等衛視出鏡,山東衛視還6次為他錄製節目。《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金融時報》《青海日報》等各大媒體先後對他整版報道,在新浪、青海新聞網的個人生態博客點擊量達150萬次,新浪微博粉絲44000餘人。環境保護無國界,美聯社記者進行了電視跟蹤採訪,專題片“一個人能為生態環保做多少”先後在美國cnn、英國bbc播放。

2019年,葛玉修被國家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授予“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2021年受聘擔任國家“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2023年10月,葛玉修參加了沿黃9省區《黃河文化大會(第二季)》,在99名黃河達人中,來自海拔最高、路途最遠、年齡最大(70歲)的他,因表現突出,被山東衛視授予“黃河文化傳播大使”的稱號。

此外,他曾當選“北京奧運火炬手”、“感動青海人物”、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首屆“最美青海人”。榮獲中國“斯巴魯生態保護獎”、“地球綠肺天使”、“中華寶鋼環境獎”和青海省、中國金融系統“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榮譽。 

 

如今,有着51年黨齡、已到古稀之年的葛玉修,牢記入黨誓言,擔任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會組織聯絡委員會主任,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突出時代特色,一如既往、鍥而不捨地為保護生態環境,傳遞生態環保理念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行動,表示要“當好‘中華水塔’守護人,作出三江源貢獻,體現老黨員擔當”。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 王兆鋒 常志江 曹建 劉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