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歐盟對華加征關稅後,意大利總理將訪華,原來對中國有事相求

就在本月15日,7國集團(以下簡稱G7)峰會落下帷幕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中。

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宣布,自己將在未來幾周,前往中國訪問

原文刊登於 觀察者網 2024年6月16日 《G7峰會結束後,意大利總理:計劃在未來幾周內訪問中國》

作為意大利的最高領導人,梅洛尼的訪華可以看作是某種訊號,現場記者也嗅到了大新聞的味道,所以倍加關注。

只不過他們也感到疑惑,意大利去年才退出了“一帶一路”,又在前不久公然表態對中國電車加征關稅。

這一次的訪華是為了修補關係,還是另有所圖?

各國邀請中國車企入駐建廠

意大利這個國家,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主要是這個國家太會“站隊”了,一戰二戰都非常巧妙地在最後關頭選擇了正確的隊伍。

但,你要認為這次意大利總理的訪華之行是站隊中國,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在剛剛結束的G7峰會上,以意大利為代表的歐盟國家仍然堅持中國“產能過剩,以及正在進行“不公平競爭”

就在上個月,意大利的工業部部長烏爾索就公開表態。

他們應該效仿美國對中國產品,尤其是新能源領域的產品加征關稅,以達到保護本國企業的目的。

儘管這位工業部長在4月初的時候,還對中國車企表示出極大的歡迎。

但這份“歡迎”僅限於中國車企到意大利去投資建廠,梅洛尼這次訪華的最終目的想來也是這個。

實際上,不僅僅是意大利,絕大多數的歐盟國家都是這個態度:中國出口,不行;中國建廠,歡迎

就在上個月,法國的勒梅爾部長在汽車領域的一場會議上,就對中國電車巨頭比亞迪到法建廠表示歡迎。

但恰巧在這個會議開始的兩天前,他在另一個場合表示:

歐洲車企應該團結起來,甚至是採取貿易政策,來應對中國車企的競爭。

一邊大搞“保護主義”,一邊又渴望分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一杯羹

既要又要,實在令人無話可說。

為何他們會如此狂熱呢?在歐建廠,真的能夠解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歐面臨的“關稅困境”嗎?

中國車企的行動,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歐建廠能否實現雙贏

其實,中國汽車產業赴歐建廠,要遠早於這些國家的邀請

原文刊登於觀察者網 2024年5月31日 《意大利的“反覆橫跳”,無法澆滅中國車企赴歐步伐》

早在2016年的時候,我國電車行業的霸主比亞迪就已經去了匈牙利建廠,不過當時生產的是電動大巴車,而非小轎車。

比亞迪在匈牙利工廠的小轎車生產,也僅僅是從去年才開始的,主要產出的車型不多,但是在歐洲市場頗受歡迎。

這也給了比亞迪更多的信心,於是在今年1月份,比亞迪在匈牙利的另一座城市也建設了第二個工廠。

這個工廠的建成是專門用來生產轎車的,可見比亞迪也準備在歐洲“大幹一場”。

除了比亞迪以外,長安長城奇瑞等眾多中國車企已經在歐洲完成了選址工作,長安已經在積極籌備在歐洲設立總部的計划了

也有一些公司採取了更加便捷的方式,比如奇瑞就在今年4月被曝出將與西班牙的一家汽車公司達成協議,成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

除了車企以外,很多必要的零部件行業,尤其是新能源電池企業也有了在外建廠的打算。

中國企業在歐投資建廠,對歐洲國家來說,好處是可以看見的

歐盟中國商會的近期報告中指出,光是2022 年,我們的車企就為歐洲創造了數萬個就業崗位。

除去中國員工以外,歐洲本地員工的佔比高達 82%

要知道這幾年的歐洲經濟並不景氣,越來越多的人面臨失業危機,再加之汽車行業轉型,大量的歐洲本土車企裁員

這些失業人群如果不解決,說不定就成了威脅社會穩定的隱患。

所以中國車企的入駐,為歐洲各國解決了好大一個難題

光是在西班牙的奇瑞工廠就為他們提供了一千多個崗位,這怎麼不讓歐洲各國心動呢?

那在歐建廠對中國車企幫助大嗎?目前這種情況看,有一定幫助的

但是在歐盟新法規的出台後,中國車企的困境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性地解決

在歐洲本土建廠,能規避掉一小部分的關稅

雖然不能完全抵免歐盟對中國新能源車徵收的超高關稅,但是總歸是少了一部分。

還有就是,可以獲得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

上文中我們提到奇瑞在西班牙建廠,就是因為西班牙政府為他們提供了財政補貼

相應地,奇瑞也要保證提供一定量的就業崗位給當地人。

但,歐盟對中國車企的限制並沒有因為他們在歐洲本土建廠就減弱。

他們出台的《關鍵原材料法案》,就對製造電車材料出口國進行了限制

主要目的就是防止車企大量使用來自我國的廉價材料,從而減低成本。

還有所謂的綠色工業協議,雖然目的說得好聽,是為了節能減排

但實際上也是將中國新能源電車排除在外。

上述的問題,並不是在歐洲建廠就能解決的

結語

總的來說,在歐洲建廠是“治標不治本”。

如果想讓中國車企得到發展,走向世界,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破除歐洲的“保護主義”

這種“保護主義”是建立在政治層面的歧視行為,而非是經濟層面的合理措施。

除了在國家層面提出交涉,必要時採取反制措施以外,中國車企自身也要努力。

因地制宜,開發出符合歐盟碳排放標準的產品,讓對方無話可說,無“戲”可唱。

從我們和意大利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已經整個20年了,雙方都獲得了不錯的成果

意大利總理的這次訪華,其實也表明了他們無意與中國在經濟方面交惡,今年5月28日,我國也受邀,派代表前往意大利訪問。

可見,兩國對於多年的合作關係還是有比較積極的看法的。

希望在不久之後的兩國代表會談,雙方都能夠獲得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