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辜恩臻:審判彰顯國際視野

築夢現代化共繪新圖景·勞動者之歌

一步步跨過理論與實踐的巨大鴻溝,3000餘件個案審判彰顯國際視野,多個全國首案統一裁判尺度……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辜恩臻為廣東實現涉外審判領域指導性案例零的突破,也在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司法實踐探索中,寫下逐夢復興的生動註腳。

近日,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名單公布,辜恩臻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她也是廣東法院系統今年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法官。

面對疑難案件勇做浪尖上的舞者

貨款兩空,近500萬元要不回來;國內企業“主場作戰”,二審竟然被改判敗訴……她為什麼要這麼判?這個案件為何還能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2011年,駿榮公司把貨交付給英國買家指定的貨代公司宏鷹公司,運輸途中英國公司出現破產危機,駿榮公司要求宏鷹公司停運,可貨物仍被對方收取的同時,英國公司也因破產無力支付貨款,駿榮公司遂起訴宏鷹公司賠償損失。

宏鷹公司是否有義務按要求停運並控制貨物?在買方負責運輸的貿易模式下,貨代身份的可能性很多,辜恩臻認為,案子的關鍵在於宏鷹公司給駿榮公司簽發的那張貨代貨物收據。一審判決宏鷹公司承擔責任,就是認為該單據足以認定兩家公司之間成立運輸合同關係。

辜恩臻經大量調研後發現,該單據確實出現過用以認定運輸關係的情形,但不能一概而論,且案涉單據還明確記載了宏鷹公司作為貨運代理而非承運人的內容。她從收取的費用、前後的行為及雙方交易習慣等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並結合國際貿易慣例和航運規則作了多方探討,最終認定,宏鷹公司沒有為駿榮公司控制貨物的義務。

辜恩臻坦言:“雖然個案的企業敗了,但警示的將是整個行業。規則意識和風險意識的關注與提升,將幫助我國企業贏得更大的海外市場。”

精準把握邊界一年兩案入選指導性案例

2022年底,最高法發布一批6件仲裁司法審查指導性案例,廣東2案入選,案件審查時的主審法官,都是辜恩臻。

作為成文法國家,我國指導性案例具有總結審判經驗、統一法律適用、加強監督指導的重要作用。而在仲裁司法審查領域,指導性案例還有更深遠的意義。作為國際通行解決商事爭議的重要途徑,仲裁司法審查不僅直接影響着境外當事人對國內司法環境的評價,也體現出我國司法對國際經貿領域的公共政策導向。

2018年,高某申請撤銷全國首例涉比特幣仲裁裁決案來到了辜恩臻的案頭。審查過程中,裁決中的處理方式觸發了辜恩臻的“警報器”:“賠償與比特幣等值的美元,再將美元折算成人民幣,不是變相支持了比特幣與法定貨幣的兌付、交易?”

比特幣屬於虛擬資產,易滋生洗錢等金融風險,雖然已有國家認可並支持,但我國仍採取嚴厲的管制措施。“按照當時的監管措施,可考慮裁決歸還比特幣,但如果開通其與法定貨幣的兌付渠道,將違反我國金融監管秩序,影響金融安全。”面對不同意見,辜恩臻堅持認為,“這是兩個概念”。

該案裁定後,業界高度評價其“精準把握了虛擬貨幣交易合法性與違反金融監管禁止性規定之間的邊界”,該案亦被最高院確定為指導性案例,作為全國法院類案審理的參照。

積极參与國際規則制定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時代命題。涉外審判要在個案裁判中闡釋“中國態度”,也要在規則引領上傳遞“中國自信”。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通訊員 粵法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