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攏不頂用?德法對華示好,關鍵領域達成共識,王毅有言在先

拜登任上這幾年着重加強了美國同歐洲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又因為俄烏衝突變得更加緊密,在隨美遏華這件事上,一些歐洲國家付出的努力並不少。然而近期德法兩國分別表態,對華態度往好的方面發展,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外交部公布的消息,王毅外長日前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電話,交換了各自的意見。博納代表法方向中國透了個底,強調願意同中國攜手促進熱點問題降溫,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推動法中、歐中關係進一步發展。而就在法方對華示好之後不到24小時,歐洲的另一個大國德國,也在關鍵問題對華展示出了善意。據參考消息4月29日報道,前不久結束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有意考慮削弱審查中國投資的計劃,同時也有意降低此前提出的“對華去風險”的程度。

德法兩國能出現這種態度上的轉變是殊為不易的。藉由一場俄烏衝突,美國再度把歐洲和自己緊緊綁定在了一起,大量歐洲國家開始積極響應美國的政策方針,尤其是在對華態度上出現了不小的轉變。比如,曾經積極推進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法德兩國,在過去幾年間的對華態度有目共睹,朔爾茨政府甚至將中國當做是“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這背後少不了美國的推波助瀾。

為實現自己的目標,美國不斷煽動對華輿論攻勢,憑藉自己掌握的媒體資源不斷傳遞錯誤信息,包括宣傳所謂的“中國援助俄羅斯國防工業”、污衊中國在俄烏衝突中所起的作用等等。此外,美國還通過歐盟、北約、七國集團這三大組織,對歐洲施加影響力。

針對這一情況,王毅外長有言在先,4月初便直言:“事實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對歐洲是機遇而不是風險,是夥伴而不是對手”。這番話可謂是將中歐關係說透了,那歐洲的風險來自於哪裡呢?亞洲近期發生的事情已經為歐洲打了個樣。在美聯儲不斷加息的作用下,亞洲多國出現了匯率暴跌的狀況,日韓兩國首當其衝,日本匯率跌幅甚至創下了34年以來的紀錄。美國憑藉金融工具來收割全球財富向來不分盟友不盟友,歐洲在這場匯率風暴中很難置身事外。

如今作為歐洲領頭羊的法德兩國同中國在關鍵領域達成了共識,法國同意在熱點問題上同中國攜手降溫,德國則在經貿領域對華釋放友好氣氛,這種共識是值得歐洲其他國家仔細思考的。究竟怎樣的對華態度有利於歐洲自身發展、究竟怎樣的中歐關係有利於歐洲和平穩定,已經有事實加以證明。

而為了加強這種關係,據人民日報4月30日報道,中方最高層將於5月5日至10日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算上前段時間歐洲的訪華熱潮,歐洲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的領導人或外長都已經和中方高層面對面地展開了交談。正如人民日報在報道中描述的那樣,“中國和歐洲,賡續時間積澱的友誼,承載時代賦予的使命,將為世界和平穩定、全球發展繁榮盡責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