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提案:中國軍工企業必須180天內退出俄市場,否則全面封鎖制裁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趕在4月19日離開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前,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的“反華之心不死”,再度參與一項針對中國的法案制定工作。

據香港《南華早報》當地時間4月17日報道,美國國會議員當天提出一項兩黨法案,該法案名為《無限制法案》(no limits act),將給美國政府認定的中國軍工企業180天時間退出俄羅斯市場,如被認定有所謂“向俄羅斯提供物資支持”的行為,則將面臨“全面封鎖制裁”。

據報道,這項法案的內容中,將指示美國國防部確定最有可能通過中國轉移的出口管制技術,並對其實施新的、更強有力的全國性管控。法案還將授予美國商務部拒絕發放任何出口許可證的權力。

同時,這項法案還將賦予美國總統權力,允許其自行決定製裁“任何參與軍事現代化的中國公司”。報道稱,目前,美國行政部門對“參與軍事現代化的中國公司”的制裁權限有限,其大部分任務與“人權”有關。

據報道,這項法案的共同提案人之一、即將卸任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下稱“中國委員會”)主席的加拉格爾揚言,“任何幫助和教唆烏克蘭恐怖事件的公司,就像中國國防工業複合體所做的那樣,都應該受到美國制裁的全面打擊。”

“是時候讓中國與俄羅斯的‘無限制夥伴關係’付出經濟代價了。”他的這番放話,也說明了這項可能是其提出的最後一項法案的名稱由來。據悉,其他共同提案人則包括了緬因州民主黨籍眾議員賈里德·戈爾登(jared golden)、密歇根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穆萊納爾(john moolenaar)和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籍眾議員吉米·帕內塔(jimmy panetta)。

據此前報道,作為美國國會內的“對華鷹派”代表人物,加拉格爾3月22日已宣布,他將在任期結束前提前辭去國會職務,於4月19日離開眾議院。3月2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任命來自穆萊納爾作為接班人,接替加拉格爾擔任“中國委員會”下一任主席。

自2023年領導這個所謂的“中國委員會”後,加拉格爾推動了不少“遏華法案”,就在他宣布辭職消息的前不久,其主導的“tiktok法案”僅用了短短8天就在眾議院表決通過。不過,加拉格爾的提早離任,可能將導致這個委員會在明年1月任期結束前出現運作困難;他的議員席位也會在剩餘任期中保持空缺,這將使共和黨在眾議院本已微弱的多數席位進一步縮水。

即將接替加拉格爾,成為“中國委員會”新任主席的穆萊納爾則聲稱,中俄“正聯手傷害美國及其盟友”。“這項立法將加大制裁與俄羅斯合作的中國軍工企業以及那些幫助中國軍隊現代化的企業。美國人民將從這項立法中受益,因為它將使俄羅斯和中國更難聯手對付我們的國家。”

而在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也聲稱,拜登政府“非常關注”中國商品流向俄羅斯。他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本周晚些時候舉行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上討論這一問題。

當天,米勒還為即將到來的布林肯訪華“吹風”,他表示,布林肯即將對中國進行訪問,預計會向中方提出“美國擔憂的問題”,即中國正在幫助俄羅斯建立其國防工業基礎。

這名發言人繼續無端渲染中國“幫忙加強俄羅斯國防工業”,他炒作稱:“我們在過去幾個月看到的是,有一些材料從中國轉移到俄羅斯,俄羅斯用這些材料重建了工業基地,並生產了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武器。我們對此非常擔心。”

4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毛寧當時曾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一貫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致力於勸和促談,一直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和俄羅斯有權開展正常的經貿合作,這種合作不應當受到干擾和限制,中方也不接受指責和施壓。如果一些國家真的關心烏克蘭的和平,希望早日結束危機,首先應當反省危機的根源,切實為實現和平做些實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