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法罕遭到襲擊之後,全球高度關注,而與外界關注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當事方。
以色列和伊朗基本上都沒怎麼發聲,伊朗總統萊希在講話的時候,甚至沒有提到伊斯法罕爆炸事件。以色列也幾乎沒有什麼明確表態。然後事情就好像就這麼稀里糊塗地過去了。
當然,事情的真相肯定沒那麼簡單,要麼是各方達成了什麼默契,要麼就是以色列在進行試探,試探伊朗的反應,也試探美國的反應。
美方的態度就很耐人尋味,僅表示以色列在最後時刻通知了美國,對於其他問題,一概守口如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布林肯擺爛
據環球網報道,事發之後,七國集團召開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席會議後接受採訪。
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以色列襲擊伊朗,一直圍繞此事進行提問。
而布林肯除了表示美國沒有參加任何進攻行動之外,其他的相關問題一概拒絕回應。
布林肯明確告訴記者們,他不會給出任何評論,記者追問布林肯為何拒絕評論,他也直白地表示:我會變得非常無聊,我不會讓你開心,我不會發表意見。
這種“不怕開水燙”的擺爛態度成了記者們關注的焦點,因為不只是布林肯這邊拒絕回應,五角大樓也拒絕評論此事。
這意味着,拒絕回應就是美國的態度。
不過雖然不回應,但這個態度本身就釋放出了一些信號,也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
(美國國旗和以色列國旗)
美國為何拒絕評論?
美國之所以拒絕評論,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美國把不準脈。
美國在以色列動手前的最後時刻才得到消息,對以色列的意圖沒有充分的了解,甚至連以色列這一波襲擊到底是不是反擊伊朗都無法定性。
其二,局勢惡化到什麼程度美國也難以判斷。
以色列這一波是佯攻,還是說有限報復伊朗?接下來是否還會繼續打,還是說就此翻篇?
美國在完全搞清楚這些問題之前,一定會非常謹慎,因為這個局勢很可能引爆中東大戰,這是美國不希望看到的,如果以色列就是想“意思一下”,結果美國誤判,說了不該說的話,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後果就得讓美國承擔了。
所以對於美方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什麼都不說,說得越多,錯得就越多,而在局勢高度緊張之際,任何錯誤都會釀成嚴重後果,所以哪怕是譴責伊朗這種話布林肯也不會說,管你們記者怎麼想,我的嘴絕對不會被撬開。
(伊朗國旗和以色列國旗)
私下裡一定不少說
不過美國方面也不可能完全沉默,在私下裡,包括與盟友討論,內部開會,和以色列溝通等,一定會說很多,美國現在需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尤其是要搞清楚以色列的真實意圖。
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之後,以色列做的很多事情都違背了美國的意願,現在局勢升級,以色列難以應對,很可能會想把美國拉下水,如果美國不能和以色列溝通好,搞不好真的會被利用。
所以布林肯拒絕回答一切相關的問題,卻再三強調美國沒有參加。
這個答案甚至可以視為對所有問題的回答——美國不想看到伊以大戰。
但由於美國一再刺激局勢升級,美國是否還能夠阻止以色列,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