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進程,給世界經濟注入了積極活力,但同時也成為了他國的“眼中釘”。信奉霸權主義的美國,一直想要牢牢掌控全球市場,給世界發展制定規則,而中國的崛起打破了霸權的壟斷。於是,美國不斷“建高牆”、“圍小院”,拉攏盟友打壓中國企業,妄圖遏制中國的發展。
如今,美國在科技領域手握的一張牌,就是芯片技術,台灣地區在芯片領域處於世界頂級地位,美國就插手中國內政,挑動台灣問題,給“台獨”勢力釋放錯誤信號;荷蘭的光刻機享譽全球,美國就發布對華出口禁令,派官員施壓荷蘭跟進,限制對華出口高端光刻機,以遏制中國芯片製造業的發展。
去年,在美國的持續施壓下,荷蘭開始在光刻機出口上施加禁令,以迎合美國所謂的“芯片和科學法”,不過,荷方也給國內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公司數月時間,抓緊完成對華訂單。這也表明,在限制對華出口光刻機一事上,荷蘭方面恐怕也並不樂意,只是迫於美國的壓力,不得不在此事上低頭。
不過最近,荷蘭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在光刻機對華出口一事上,荷蘭有意擺脫美國的影響。據觀察者網報道,日前,荷蘭首相呂特的專機抵達了北京,開啟了五年來的首次訪華之行。對於他的這次訪華,美媒極為關注,作為美國對華“芯片戰”中的關鍵一員,荷蘭首相這次到訪中國,很有可能是想在光刻機出口問題上,給予中方一個積極信號。
那麼,呂特此行與中方談了什麼呢?據環球網報道,在與中方會面時,呂特明確表示,“脫鉤斷鏈”不是荷蘭政府的政策選項,並強調任何損害中國發展利益的行動,也會傷及荷蘭自身,希望中荷兩國深化夥伴關係,加強在各領域上的合作。
同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針對阿斯麥公司的光刻機對華出口問題,呂特雖然沒有表明會取消管制措施,但強調荷方政策不會專門針對某一國家,並且承諾會努力降低出口限制造成的影響。
不難看出,作為西方國家的一員,荷蘭不願在光刻機一事上,背離美國的戰略方向,所以在相關表態上依舊比較模糊。不過,呂特也不打算盲目跟隨美國的遏華腳步,而是保持“中間立場”,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給荷蘭創造自主空間。因為對荷蘭而言,與中國良好合作越來越重要,正如呂特所說,損害中國發展利益,也會傷及荷蘭自身。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作為荷蘭“門面”的阿斯麥公司,已經在計劃搬離荷蘭了,為此呂特政府還緊急成立工作小組,試圖挽留阿斯麥繼續留在本國。當時,阿斯麥首席執行官溫寧克就曾直言,“商界正在做的事情,與政界認為必要的事情之間存在差距”,這句話直接點破雙方矛盾的內核,就是荷蘭政府響應美國的遏華戰略,損害了商界的利益。
事實上,荷蘭去年對華出口的同比增長超過30%,已經一躍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合作夥伴,而在芯片領域,中國是全球市場的“大金主”,荷蘭政府縮減阿斯麥公司的海外市場,自然會引起不滿。事實上,不止是荷蘭,連美國的芯片企業都怨聲載道,質疑拜登政府的芯片禁令,嚴重損害了自家企業的利益。
所以,呂特在訪華之時許下的承諾,一方面是緩和芯片問題的緊張態勢,淡化其對中荷關係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以實際行動緩解國內顧慮,挽留阿斯麥公司繼續在荷蘭發展。當然,呂特此言有多少誠心,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若荷方不是誠心維護自身利益,恐怕很難打動自家企業,如果其一紙禁令,真的把阿斯麥公司嚇跑了,荷方恐怕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