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焦點 | 多國同時向Temu發難!這次的“坎兒”有點難過……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將打擊Temu等中國電商利用的貿易‘漏洞’”。報道顯示,美國國土安全部Temu等跨境電商平台依賴的“小額豁免”政策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包括嚴格檢查商品是否違反了禁止強迫勞動的規定。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這已不是“小額豁免”政策首次遭到針對,此前就有美國工業團體、工會和兩黨議員敦促美國政府對這項政策採取打擊措施。一些美國政客認為,“小額豁免”政策實際上為中國提供了類似自由貿易協定的待遇,因此強烈建議取消這一政策。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大約有10億個包裹通過“小額豁免”政策進入美國,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Temu平台所銷售的商品占相當大的比例。


多數觀點認為,Temu在美國的崛起離不開這項“小額豁免”政策,儘管此前Temu聲稱他們並不依賴該政策來實現交易量增長,並堅稱對強迫勞動採取零容忍態度。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但可以預想的是,一旦美國政府終止這項條款,可能會使得Temu的物流和供應鏈受到影響,運輸延遲,效率下降,而更嚴格的審查則可能會導致成本上升。屆時Temu是否還能維持其“低價”的核心競爭力,就未可知了。


其實早在Tiktok面臨剝離法案的壓力前,Temu就意識到了美國監管及各項法規的不確定性,並開始考慮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據The Information報道,Temu去年在美國的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60%,但今年他們希望將這個比例降至30%。


圖片來源:The Information


那麼,在全球其他市場的擴張中,Temu已經取得了哪些顯著的成就呢?


韓國為例,Temu自從去年七月進入韓國市場以來,到今年3月底,月活用戶已突破800萬。僅在今年的2-3月,其用戶數就激增了近250萬。有消息稱,為了進一步快速擴張其在韓國的市場份額,Temu將在韓國設立辦事處並建立履約中心。


其實,中國平台速賣通和Temu在韓國市場的發展均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截至3月,全球速賣通、Temu在韓境內用戶分別為888萬人和830萬人,僅次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排在第二、三位。



除了用戶接受度高外,Temu的版圖還很廣闊,據悉Temu目前已經登陸了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過,在美區之外快速增長的Temu,似乎要被迫踩剎車了。


韓聯社消息,韓國國務總理直屬機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正在着手調查在韓國國內廣受歡迎的速賣通、Temu等中國跨境電商平台的個人信息收集與使用情況


在此之前,速賣通已經因韓國消費者投訴增多而受到韓國反壟斷監管機構KFTC的現場檢查。種種跡象都顯示出韓國政府正在加強對跨境電商平台的監管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對本國企業的保護措施。



所謂禍不單行,Temu在韓國市場的風波尚未平息,就又在另一國家遭遇風險危機。近期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協會(vzbv)對Temu 發出了警告,稱其“存在操縱、欺騙、漂綠等大量違規行為”


相關報道稱,vzbv認為Temu違反了歐盟消費者保護法,質疑Temu通過混淆導向、假評論和操縱設計等方式誤導消費者。除此之外,Temu還被指控存在“漂綠”行為,即在廣告中做出虛假的環保承諾,如將送貨到取貨點宣傳成為氣候友好型的送貨方式。


圖片來源:RFI新聞網


法國,當地議會近期也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廉價服裝廣告並對廉價商品徵收環境稅。這些都讓Temu在海外市場的道路變得更加舉步維艱


在開展海外業務中,低廉的價格一直是Temu的核心競爭力,然而這一策略也招致了更多的麻煩。一些國家認為廉價的商品不僅存在質量差的隱患,也會對氣候和環境造成潛在負面影響,對此而制定出的政策條款可能會變相桎梏Temu的發展。


美國市場政策變幻莫測,其他市場又在加嚴管理,今年,Temu能守住美國根據地的同時,順利開拓更多海外市場並在當地深扎嗎?


挑戰和困擾始終伴隨着商業的發展,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在海外市場的擴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面對監管挑戰和市場適應問題,平台需要不斷調整策略,以確保合規經營並維護消費者信任。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平台如何在尊重各國法律法規和文化差異的同時,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圖文來源:大數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