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評天下 | 日本結束負利率時代影響幾何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本周二,日本央行決定將政策性利率控制在0至0.1%範圍內,並決定結束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以及停止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這標誌着日本維持了十多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開始走向正常化軌道,結束了負利率時代。
“日本即將告別負利率,但整個世界認為,已經沒有什麼影響了。”這句話是筆者看到的對這件事最有趣的一條評論。有意思的是,即便日本即將進入加息周期,日本央行也不再為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但日經指數依舊頑強上漲並站上40000點關口,股市“接着唱歌接着舞”。
每一個經濟體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並不是進入加息周期或者降息周期,整個世界經濟都將為此轉向,即便是像日本、美國這樣全球排名前五的經濟體,比如日本即將進入加息周期,而美國和歐洲卻即將進入降息周期。
現在各經濟體考量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不全是gdp速率,而主要參考cpi數據和就業率。
日本的負利率政策主要是為了應對長期以來結構性通縮的困擾,而在2022年與2023年,日本cpi同比分別增長2.5%和3.2%,2024年1月,日本cpi同比增速達2.2%,連續22個月超過2%的日本央行政策目標,這也為其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打下了基礎。
從另一個角度看,利率政策的變化對於經濟刺激的邊際效益已經越來越弱,因為在很多時候,資本是全球化流動,再加上目前全球流動性總體非常寬裕,因此,一個經濟體的利率政策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越來越弱。
日本央行一直實施負利率政策,但日元並沒有因此極度走弱,全球資本該流入的還是在流入,因為日本股市持續走牛,連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佬也在不斷加碼投資。
當然,決定資本市場走向的還是經濟的核心發展情況以及上市公司的質量,全球資本的流向也能更好地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日本實施負利率也好,“失去的幾十年”也罷,其實都是表象。日本許多優質企業在技術研發、管理效率以及全球化布局等方面仍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例如,豐田的汽車技術、東芝的半導體技術、索尼的光電技術,以及高鐵、核電、機器人、高端精密機床和核心化學品技術等等,都是全球頂流的存在。
日本經濟的韌性依舊充足,日本優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舊強大,這是日本股市能持續保持十多年牛市的真正原因。這其實也是美國股市能屢創新高的真正原因,美國近幾年維持高利率水平,和日本恰恰相反,但其股市卻依舊走牛。這些都給a股市場打了一個樣,上市公司質量和吸引資金入市才是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
編輯|賀夢璐 校檢|袁鋼  審核|廖小濤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