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常凱:加強成果轉化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適逢其時的宏觀指導。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我深感振奮。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通過前沿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生產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新的價值鏈。新質生產力可能在當前國際競爭激烈的大規模製造,生物醫藥,信息產業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推動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以智能汽車為例,新能源逐步取代傳統能源,降低了環境負擔與人們的出行成本,而嵌合人工智能的汽車智能芯片使得自動駕駛與安全暢通出行成為可能。
新質生產力還表現為它帶來顛覆性的技術革命,開闢全新的競爭賽道。例如,量子技術可能開啟計算和通信新範疇,先進材料、電磁通信和干擾,以及邊緣安全/物聯網技術的協同發展將從根本上重新定義我們的計算能力。這些領域科技進步促使生產力發生質變,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在於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依賴於不斷加深的技術積累和先人一步的跨領域融合,更深植於創新人才的持續培養與發展。創新人才只有不斷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未知、解決問題、實現新技術落地,才能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持續的原動力。
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應堅持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綜合考慮技術創新、產學研合作與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我們應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推動未來技術創新的堅實基礎,這包括但不限於新材料的探索、新型計算範式的研發以及量子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在推動技術創新方面,我們應當特別關注與當前產業結構兼容性較好,短期可實現的新技術。比如,5g/6g技術的快速部署和應用,遠程醫療、自動駕駛、新型集成電路和芯片等等。
我們尤其要重視人才的培養,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根本。未來的重點應放在提升教育的質量,培育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的科技人才。我們要在學術機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還應鼓勵跨學科學習和研究。
當前正處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能夠全面解放新質生產力,在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不斷取得突破。、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常凱

記者:孫金誠 王碩 陳晶 付裕 江迪
新媒體編輯:袁天雨(實習)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