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可靠的朋友和夥伴”(我在中國當大使(111))

海外網 武慧敏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卡里爾·哈什米近照。海外網 陸寧遠攝

中國和巴基斯坦素有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良好傳統,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化,兩國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日前,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卡里爾·哈什米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兩國政府和人民始終用行動詮釋着“鐵杆兄弟”的情誼,他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繼續為雙邊關係增添活力。

“中國的發展是全方位的”

2008年至2010年,哈什米擔任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參贊。談起這段時光,他記憶猶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尤其令他讚歎,直至今日,盛會的細節仍時常浮現在他的腦海里。“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我至今都記得那些慶祝活動,也記得那些精彩比賽,北京奧運會是非常成功的。”哈什米說。

13年後,哈什米作為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再次來到中國。他認為中國“發展迅速”,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感受尤為深切,從中看到了中國各級政府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的努力。“中國環境治理的經驗值得各國借鑒。”哈什米說。

在哈什米看來,中國的發展是“全方位的”,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科學技術領域取得許多成果。哈什米說:“我看到了中國可持續的繁榮發展,中國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難忘的進步。巴基斯坦對此感到高興,也祝福中國越來越好。”

中巴友誼越來越“鐵”

中巴兩國不斷發展,情誼也越來越“鐵”。70多年來,兩國守望相助,已成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哈什米說,一直以來,兩國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密切協商、團結協作,保持高度一致。兩國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上互相支持,在國際貿易和投資相關問題上共同努力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在國際社會共同倡導發展權利。

當下,中巴友誼因務實合作煥發更多活力。哈什米說,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的先行先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已成為巴中友誼的“新標杆”。瓜達爾港、中巴友誼醫院、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東灣快速路……兩國共建經濟走廊的成果看得見、摸得着。

哈什米介紹,他曾在巴基斯坦乘車行駛於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高速公路上,感受到中國建設工程的質量和效率。過去10年,中國援建的基礎設施項目提高了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希望未來在巴基斯坦能夠看到更多由中國援建的項目,在中國的合作和支持下,巴基斯坦的發展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哈什米說。

哈什米表示,中國是巴基斯坦可靠的朋友和夥伴,中巴經濟走廊合作前景廣闊。目前中巴雙方多次就中巴經濟走廊未來建設展開對話和討論,將進一步着眼於如何增進經濟增長,改善民生和促進綠色發展。未來也將進一步發揮科技在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重要作用,提升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水平。

“為企業創造更多機會”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巴友誼歷久彌堅,不僅在於兩國政府,也在於兩國人民的心越貼越近。多年來,一代代“中巴使者”在兩國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讓兩國友誼持續升溫。近年來,巴基斯坦掀起“留學中國熱”,一批批巴基斯坦學生赴華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和先進科技,學成歸國後積极參与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哈什米談到,年輕人是中巴之間有效的、可持續的連接,是中巴之間最好的橋樑。“他們將不同的經歷和故事告訴彼此,互相理解,加強互動,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他說。

中巴青年友誼是雙方人文交流熱氣騰騰的縮影。中巴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省際協調部關於促進旅遊交流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共同慶祝2023年“中巴旅遊交流年”,中國將巴基斯坦列入出境團隊游國家名單,雙方支持加強旅遊業界交流……密切的人文交流為中巴世代友誼夯實了民意基礎。哈什米說:“巴中在人文領域一系列的互動是非常積極的,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鞏固了兩國的代際友誼紐帶。”

在基礎設施、科學技術、人文交流、經貿往來等方面,中巴合作提質升級給兩國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哈什米說,近年來,兩國簽署了關於巴基斯坦熟制牛肉、干辣椒輸華的議定書,並就巴基斯坦乳製品、動物皮對華出口達成一致。越來越多巴方優質產品和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中國智造”和“中國建造”也在巴基斯坦“圈粉”無數。

“巴基斯坦和中國有自由貿易協定,通過一系列展會,雙方有機會建立聯繫,了解彼此的需求。我們兩國政府都在努力為兩國企業創造有利環境,使他們從兩國貿易和投資機會中受益。”哈什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