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惠州市的行政中心、商務中心、文化中心,近年來,惠城區江北街道深入開展文明實踐系列活動,堅持在機制運行上大膽突破,在陣地打造上全面延伸,在隊伍培育上突出特色,在活動開展上力求多樣,在項目設計上精準到位,力推“五色”立體服務,建設“五心”美好家園,積極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
打造“紅色”宣講矩陣,建成永遠跟黨走的“紅心家園”。江北街道堅持文明實踐和黨群服務陣地雙融合雙促進,構建起“1實踐所+11實踐站+X實踐點”格局。目前,江北11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全覆蓋,設立物業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2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6個,各實踐站點串聯成線、輻射成面,形成了覆蓋全域的“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常態化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推行“橙色”幫扶服務,建成人間有大愛的“暖心家園”。針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員、困難群眾等弱勢群體,構建黨工委統籌、社工、義工積极參与的“三工聯動”民生保障服務體系,探索“政府搭橋+商業運作+社工服務”的方式,組織開展慰問救助“輸血式”和就業創業“造血式”幫扶服務。深入推進文明單位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結對共建模式,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持續做強以“中國好人”董筱蘭為代表的惠州市微笑愛心扶老助學會和黃元盛好人工作室等品牌效應。
弘揚“黃色”志願精神,建成人人講奉獻的“愛心家園”。全面整合街道、村(社區)、學校、企業等各種志願服務力量,推行“轄區群眾點菜、實踐陣地派單、志願隊伍端菜”服務流程,結合群眾需求精心打造“黨群公益文化培訓”品牌項目,發動群眾參與志願服務,實現“雙向奔赴 點亮志願”模式。目前,江北街道已組建黨群服務、小區業主、學校家長和商業樓宇等160餘支志願服務隊伍,共39800人,在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文明創建、停車秩序整治等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開設“藍色”惠企通道,建成商企信得過的“安心家園”。針對轄區內樓宇企業集中、園區產業龐大、總部經濟突出的特點,江北街道為企業提供創業幫扶、就業培訓和安居指導。其在華貿商圈首創設立惠州首個“樓宇企業服務站”,持續孵化培育海吉星物流園區和中海廣場企業服務站,通過線上企業服務小程序收集和線下上門走訪入戶了解等方式,全面協調解決企業運營難、停車難、辦證難、留人難等問題500餘個。定期開設“樓宇講堂”組織各類惠企活動80餘場次,通過“家門口”一站式服務,打通政企服務的“最後一米”。
營造“綠色”美好環境,建設入眼即文明的“舒心家園”。江北街道將精神文明建設與鄉風文明建設深度融合,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深入人心,提升轄區群眾幸福指數。積極探索鄉村治理積分制,全面開展農房風貌管控提升,通過道德評議會、鄉賢座談會、企業交流會等方式,線上線下多渠道發動,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提質增效。加大對轄區政府儲備地的管理和利用,打造出“花裡頭聚潮公園”“海如的花園”和“K11火車街區”等“網紅點”,把城市“疤點”轉化為城市“亮點”。全域設置“共享公益加油站”,引導公益撿跑從官方主導到社會廣泛參與,推動形成多元共建“撿跑+N”模式,厚植“綠色”城市文明底色。
接下來,江北街道將積極結合“百千萬工程”任務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探索文化賦能。用實際行動將“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總目標落到實處,助推惠城提升城市首位度,打造現代化一流中心區,讓文明之花在城市中心光彩綻放。
文:李曉慧 黃仲君 丘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