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美皇后:美貌讓國王放棄納妃,7年生5胎,身材走樣丈夫變心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她被稱為近代最美的5位傳奇皇后之一,曾讓越南國王心甘情願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皇室,將她風風光光地迎娶為妻子。

在男性為尊的皇室家庭里,丈夫甚至為她而放棄了弱水三千,只陪伴在她一人身邊。

她就是越南赫赫有名的南芳皇后,是在許多人眼中兼具西方氣質與東方神韻的風華絕代的美人。

她的愛情故事,擁有一個童話般的開始,卻沒能得到一個美滿的結局。

曾以為能一生一世一雙人,可丈夫的變心,家庭的破碎,還是成了她悲劇的註腳。

南芳皇后經歷過怎樣的人生起伏?她又有着什麼樣的結局?

對抗傳統,承諾忠誠

1934年,一場盛大的婚禮在越南舉行。

21歲的越南國王阮福晪,在萬眾矚目之下,將自己摯愛的姑娘娶回了家。

這位姑娘有着曼妙的身姿,有着驚艷的容顏,有着讓人過目難忘的氣質,還有着彷彿與生俱來的典雅和從容姿態。

她讓國王明白了一見鍾情的滋味,也讓國王生出了與家族對抗的勇氣。

大叻的一場舞會上,兩個年輕人初次見面。

國王面對滿屋子的觥籌交錯,總顯得興緻缺缺,而他的視線,已經被場中的一位少女抓住了。

這位少女名叫阮友蘭,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

她的父親身上有着一部分華人血統,從前只是個信奉天主教的普普通通的窮人。

後來因為偶然的機會,窮小伙變成了大富豪手下的秘書,還得到了大富豪女兒的芳心,從此扶搖直上。

貧窮的生活早就已經成為了過去,等到阮友蘭出生時,她的家庭環境已經相當優渥。

因此,她從小就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阮友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舉止優雅,禮儀周全,在良好的家庭背景之下出落得落落大方。

12歲那年,她被父親送到了法國的一家天主教寄宿學校讀書,神秘的東方面孔和優雅的東方氣質,讓她在一眾同學之間極受歡迎。

那時候,阮友蘭是學校出了名的美人,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大概是對她最好的詮釋。

正因如此,人們還稱她為法屬印度支那的第一美人。

東方家庭的成長背景和西方社會的教育背景,讓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在她的身上得到了矛盾又統一的融合。

阮友蘭與東方姑娘一樣含蓄溫柔,但卻不像尋常的東方姑娘一樣太過卑微內斂;

她又與西方姑娘一樣優雅自信,但卻不像她們那樣鋒芒太露。

她是一個懂得入鞘和藏鋒的女孩子,這讓她的光芒璀璨與亮眼,不顯得那麼咄咄逼人。

如此複雜又迷人的氣質,讓阮友蘭自千萬人中脫穎而出,當她一步步走進越南國王的視線時,順理成章的獲得了對方的關注。

和阮友蘭一樣,國王從小也被送到法國讀書,在法國人的注視之下長大。

但不同的是,他的生活更缺乏自由,他的內心也更加煎熬。

名義上,他是越南的國王,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可實際上法國殖民者只是把他當做統治越南的傀儡,以他為借口侵害越南的國家主權

隨着年紀的增長,阮福晪懂得了越來越多的現實,也越來越無可奈何。

有時候見到阮友蘭,他就像是在照鏡子,又像是在看一種參照物。

他能從眼前女子的身上看到與自己同樣的心境,但又能發現讓自己艷羨不已的性格特徵。

他們就像一塊磁鐵的正負兩極,對彼此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正大光明的迎娶阮友蘭,這是阮福晪最大的心愿,但為了實現這個心愿,他需要跨越許多障礙。

其中最大的障礙就來自於他的母親——端徽太后

母親並不反對兒子成家,但希望兒子能夠找到門當戶對的伴侶。

所謂門當戶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兩人擁有一致的宗教信仰。

阮友蘭和他的父親都是忠實的天主教徒,可越南王室卻信奉儒家思想

兩種完全不同的思想流派必然會產生碰撞,而碰撞又必然會帶來矛盾與衝突。

對於太后來說,她無法容忍王室中堂而皇之的出現一個“異教徒”

太后的想法,也是王室其他成員的想法,為了娶到阮友蘭,國王幾乎是在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家族。

好在他成功了,實現了心愿,用一場盛大的婚禮昭告天下,他得到了此生摯愛。

濃情蜜意之時,阮福晪向阮友蘭承諾,自己這一生絕不納妃,只會有她一個妻子。

在學生時代並不缺少追求者的阮友蘭,被年輕的國王所打動,心甘情願的走進了愛情中,也走進了王室的牢籠中。

大婚當天,她破例穿上了黃色的禮服

為了證明妻子在自己心中非同一般的地位,阮福晪還將其封為皇后。

這在阮朝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事情,因為通常情況下,在位君主的妻子只有妃嬪稱號,不立皇后。

當新任君主即位時,他的母親或祖母才能被追封為皇后。

不管未來兩人的感情會經歷怎樣的變化,至少在這一刻,所有的真情都顯得那麼動人。

色衰愛弛,漸生嫌隙

阮福晪給了阮友蘭一個特殊的封號,南芳

來自南部的芬芳,這是一個充滿了愛意與溫情的封號,恰如他們二人的愛情開端那樣浪漫。

但這世間的愛情,卻有着太多太多的蘭因絮果,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對面不識的地步。

保大皇帝曾經向南芳皇后承諾過,一生一世一雙人,忠誠的牽着彼此的手,一直到白頭。

可這話說的好聽,他本人卻沒能做到。

就在娶回南芳皇后之後不久,端徽太后就做主為兒子納了一位妃子,新人進門,讓所有承諾都成了笑話。

保大皇帝因為美貌而對南芳皇后傾心不已,同樣也可以因為皇后外在條件的變化而變心。

在二人結婚的兩年之後,也就是1936年,南芳皇后生下了皇長子阮福保隆

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自然是享受了萬千寵愛,也一度成為父母感情的紐帶。

隨後,他們又陸陸續續生下了四個孩子,最小的兒子阮福保升出生於1943年。

也就是說,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南芳皇后就生下了五個孩子。

這固然可以代表她福澤悠長、子嗣綿延,卻也能讓人從中體會到她的辛苦。

分娩的過程,不亞於女性在鬼門關前走一遭,懷孕帶來的種種後遺症,更是各有心酸。

生理機能的退化、身材的變形、容顏的衰老,這都是最直觀的體現。

母親和少女畢竟不同,前者需要承擔太多的責任,有時甚至需要丟下人性中自我的那部分。

在七年的時間裡連續生下五個孩子,毫無疑問,南芳皇后的美自然是大不如前。

至少在非常看重外表的保大皇帝眼中,她的魅力大打折扣。

從前,她可以作為美的傳遞者訪問歐洲,可以在歐洲媒體中引起一波又一波討論的高潮,可以直觀的將越南和東方魅力帶給世界。

可是在生育五個孩子之後,她卻只能獨自一人忍受孤單寂寥的生活,親眼看着曾經恩愛兩不移的丈夫左擁右抱,流連於花叢當中。

一開始拒絕納妃的保大皇帝,後來有着數不勝數的妃子和情人,還和不同的女人生下了孩子。

當然,他可以認為,這是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力。

可是他的做法卻像一把又一把的尖刀,血淋淋的扎在南芳皇后的心上。

他沉迷享樂、不思進取、才疏志短,早已不是阮友蘭當初在舞會上邂逅的良人。

分道揚鑣,勇氣可嘆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這是舒婷的《致橡樹》,詩中傳遞的愛情觀,與南芳皇后的愛情觀其實極為相似。

當初能夠頂着巨大的世俗壓力嫁給保大皇帝,應付複雜的家族關係,這足以證明,她深深的愛着自己的丈夫。

但她所理解的愛,是建立在真誠和忠誠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當她看清了保大皇帝風流的本性,清醒的認識到對方對自己的厭棄之後,她便生出了逃離牢籠的決心。

1955年,在保大皇帝第二次流亡之時,她毅然決然的宣布與對方分開,拋下一切的皇室身份和光環,勇敢的迎接新生活。

就算是在文化逐漸開放和包容的現代社會,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大概率還會遭受身邊人的非議。

在幾十年前,南芳皇后會承受多大的輿論指責,這一點可想而知。

但皇后的身份已經束縛了她太久太久,只有從這個殼子里脫出來,她才能化繭成蝶。

所以哪怕萬分痛苦,她也必須要這麼做。

南芳皇后的婚前財產,不管是皇室還是國家法律都沒有任何立場干涉。

與丈夫分開之後,她就隱居到了法國一處風景優美的小村莊里,安安靜靜的度過自己的下半輩子。

1914年出生的阮友蘭,從1934年開始逐漸失去了阮友蘭的身份。

到1955年,在41歲的年紀里,她又回歸到了阮友蘭的自我身份之中。

她能做出如此果斷的選擇,這也足以證明她的勇敢,21年前那個為愛勇敢的姑娘,這一次選擇為自己勇敢。

此後八年的時間裡,她都低調而安穩的生活在村莊當中,無人打擾,也不必為了他人而煩心。

與此同時,保大皇帝的人生起起伏伏,仍然像過去一樣愛着女人,樂此不疲的和不同的女人交往。

那些美好的青春時光,信念堅定的少年和明眸善睞的少女,終究是回不去了。

1963年,阮友蘭在村莊里去世,臨終之前陪在身邊送別她的,只有兩個僕人。

在她生命中留下了深重痕迹的保大皇帝,並沒有來見她最後一面。

此生不復相見,大概是這段充滿遺憾的感情故事最恰當的結局。

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殞,她的傳奇故事卻永遠的留在了人間。

她成為了人們公認的越南最美皇后,也是絕無僅有的末代皇后。

但阮友蘭即使和皇帝分開,也無法在死後擺脫南芳皇后的標籤,不知道,這是否算是她的不幸。

結語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在20歲這樣最美好的年紀,阮友蘭嫁入了皇室,南芳皇后從此冠絕越南。

人到中年,她卻認清了生活的本質,勇敢的選擇離開。

一個人走完漫漫長路,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不算圓滿卻也值得紀念的句號。

參考資料

越南末代皇后南芳的傳奇人生:生前美驚世界,死時卻無人知曉 膠東在線

of the Imperial Order of the Dragon of Annam.. imperialvirtnam

7種越南》 譚天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