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氣象:當世界愛上中國年

龍行龘龘,欣欣家國,又是一年春來到。今年是聯合國官方正式慶祝春節的第一年。“中國福”貼遍全球,“中國紅”映照世界。春節,以其特有的“中國年味”,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直新聞獨家連線多位海內外學者,暢聊中國向全球發起的“春節之約”。


甲辰龍年來啦!全球共享“中國年”


年味濃濃,世界各地正以不同方式慶祝“中國年”的到來。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自1984年以來多次到訪中國,親眼見證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化。


立春之日,索爾海姆榮獲202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在龍年春節到來之際,索爾海姆通過直新聞向中國朋友們拜年。在他看來,“過年”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節日活動。他說,不同的文明之間應該相互學習、交流借鑒。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 埃里克·索爾海姆)


埃里克·索爾海姆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春節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氛圍,不僅因為它是一個團聚的節日,更是因為它包含了人們對龍騰虎躍的新一年的憧憬。


瑞典學者圖滿志已在中國生活了16年,身為“中國女婿”的他,最近剛剛回到瑞典。儘管不能在中國過年,但他告訴直新聞,屬於春節的氛圍和儀式仍舊不可少。在每年的春節活動中,他都能感受中華文化的海納百川與深厚積澱。


(瑞典學者圖滿志與中國學生在一起)


瑞典學者 圖滿志:我喜歡春節的一點是它非常包容。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無論你來自世界的哪個地方,都可以慶祝春節,因為它是對春天的慶祝,是我們全人類都可以慶祝的節日。


其實為了推動春節成為聯合國假日,中方付出了不少努力。在聯合國工作多年的中國籍工作人員透露,為了推動春節成為聯合國假日,中國籍職員通過郵件等多種方式進行呼籲,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春節聯歡活動。為了讓全球朋友都能享受春節,他們還曾建議假期不要用“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的名稱,而是用“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


全球“過年”有何新玩法?


當世界過上中國年,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間,喜迎新春有哪些新玩法呢?


(德國迪特福特當地居民慶祝中國春節 圖源:澎湃新聞)


(澳大利亞民眾賽龍舟歡度中國農曆新年 圖源:人民網)


(布達佩斯當地遊客在龍型彩燈前自拍 圖源:經濟日報)


對不少人來說,“過年”必不可少的是囤年貨。韓國加圖立關東大學前教授李奎泰告訴直新聞,這些年來,中國電商平台在韓國走紅,成為韓國民眾置辦年貨時的主要選擇。他也通過中國電商平台“海淘”了不少年貨。


(韓國加圖立關東大學前教授李奎泰)


韓國加圖立關東大學前教授 李奎泰:在韓國電商排行榜里,阿里排第四,天貓則排進了前十。


除了置辦年貨,在春節期間李奎泰還會“煲劇”。他告訴直新聞,不僅是他,很多韓國民眾都喜愛中國電視劇,尤其喜歡中國歷史劇、武俠劇。在他看來,中國電視劇創作題材豐富、多元,而且獨具特色,將歷史與武俠相結合進行創作更是其他國家無法模仿的。此外,繪畫也是他的另一大愛好,他對中國國畫寫意留白的意境十分着迷。李奎泰說,通過春節的各類活動,能很直觀地感受到中韓文明間的深厚親緣,以春節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向海外,對全球文化交流互鑒極具啟發。


(李奎泰的畫作)


傑西來自美國,是一名人機工程交互博士。在中國十多年,每到春節,傑西總會被眾多中國好友邀請到家做客。與朋友們在一起,讓獨在異鄉的他,也能享受到愉快的節日氛圍。他告訴直新聞,如今在美國,各州都有自己慶祝新春的方式,比如巡遊、商場的巡演等等,讓美國民眾一眼就能感受到中國年的濃厚氛圍。而且“過年”也逐漸走入社區,被更多美國人接受。在他看來,中國不僅是春節應該“走出去”,還有更多“中國製造”可以承載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一同“出海”,比如高鐵、最近火遍美國的“三蹦子”、高鐵和TikTok。以他的親身體驗,一旦外國朋友接受了,就會非常喜愛,並享受其中。



美國學者 人機交互工程博士 傑西Forrest Fabian Jesse:我認為中國的高鐵是一種可以推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系列好的事情,中國的發展,中國的速度,我從北京來到深圳就是坐高鐵。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禚明亮表示,文可以載道,器亦可以載道,面對全球講好“中國故事”,將包括春節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重點在於展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品質。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禚明亮:“中國製造”的立足點是滿足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因此能夠讓各國人民在使用中國產品時感受到中國人的精氣神,感受到中華文化。


實際上,中國推動春節成為聯合國假日,正是一次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務實行動。從美國的新春巡遊到歐洲的新春音樂會,基於不同的文化土壤,春節慶祝活動在世界各地開出各式各樣的新“花朵”,讓不同文化和文明得以交流互鑒。


嗨玩中國年 中國免簽“朋友圈”越來越大


今年除夕,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民眾將收到一份特別的年禮——兩國互免簽證落地生效。3月1日,中國與泰國也將正式邁入“免簽時代”。加上此前馬來西亞與中國實施短期互免簽證,“新馬泰”這一經典旅遊線路上的東南亞三國都與中國實現了簽證互免。這意味着,在春節假期期間,出境游將成為不少中國人的過節方式,同時,隨着中國免簽“朋友圈”的擴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來到中國,打卡中華文化。


2023年,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侯賽因·阿斯卡里走訪了中國多個省份,在遊覽中國的名山大川的過程中了解中國。他認為隨着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到中國旅遊變得越來越容易。他也喊話喜愛中國文化的朋友們,只有深入中國,多多走訪,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國文化之美。此外,在兔年春節期間,他還受中國駐瑞典使館邀請,參加了中國新春美食節。以美食為媒,聚集各國友人,在他看來,這就是中國春節的社會凝聚力和影響力。


(侯賽因·阿斯卡里來到中國旅遊)



作者:李帥,深圳衛視決勝制高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