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一男子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患病26年後終於迎來轉機

2021年,吉林一男子的身體摺疊了近180度,腦袋緊緊貼着膝蓋,看起來十分怪異,而他已經這樣生活了26年,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男人名叫張波,20歲時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身體開始出現彎曲,平常走路需要拄着拐棍,手裡還要拿着小鏡子,因為身體的原因,導致整個世界在他的眼裡是完全顛倒的模樣。

雖然已經被病痛折磨了26年,但堅強的張波從未放棄過同命運的抗爭,他經常會用灌滿氣的氣球放在身體和大腿之間,這樣可以令他的身體稍稍撐開一些,但也會疼得他大口地喘着粗氣。

我國有五百萬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發病率僅在千分之三,強直性脊柱炎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隨着時間的推移,患者的脊柱會越來越彎,直至完成180度,與腿部完全平行。

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都處於不知道能治或者沒錢治的現狀,他們只能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同時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而張波一家根本就承擔不起昂貴的醫藥費,平時只能依靠止痛藥緩解疼痛。

雖然摺疊了二十多年,但張波從來沒有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經常騎着自製的小車,載上母親圍着村莊轉一轉,只有在這一刻他才會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

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這樣過去了,直到一個電話的打來,令張波的未來迎來了轉機。

2021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骨科醫生王宇注意到了張波的事,他常年關照偏遠山區的患者,也矯正了一千多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體態,這次他從北京不遠萬里來到長春,就是想要了解一下張波的身體情況,同時打消他在治療費用上的顧慮。

因為張波的病情比較嚴重,醫生們決定將他的手術分成四次,以此來減小風險。

2021年9月3日,張波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手術,此次手術就是要進行雙側髖關節離斷,相當於人為地製造骨折,只有這樣張波的身體和兩隻腿才能分開,雖然只是四次手術中的一小步,但卻是張波迎接新生的一大步。

手術前,醫生要對張波進行麻醉,因為張波特殊的體型,只能對他採取慢誘導麻醉方式,先進行局部麻醉,然後在他清醒的狀態下插入氣管,最後在吸入麻醉藥,普通人十分鐘就搞定的麻醉,張波則花費了一個半小時。

上午11點,張波的麻醉完成,接下來就要進行手術了,為了避免手術時間過長,對他的骨頭與皮膚造成壓迫,醫生在他的胳膊與腿之間,後背與床之間都墊上了橡膠墊。

因為病情的特殊性,醫生們不敢隨意擺動張波的身體,操作時還要蹲下去或者跪着,鎚子、打磨機、鑿子等,在張波的骨頭上不停地工作着,此時的醫生就像是雕刻家,拼盡全力拯救着張波被病痛摧殘的身體。

髖關節離斷的十分順利,因為之後還有三次手術,醫生便在左右兩端鋸開的骨頭之間,各打入了三根釘子用於臨時固定。

經過四個小時的努力,張波的第一次手術很成功,他的身體和腿大約分開了30度,術後的第三天他就可以自主進食了,儘管這些天他只能坐着睡覺,但為了能夠站起來,這些煎熬對張波來說都不足掛齒。

經過幾天的休養,9月7日張波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手術——腰椎截骨手術,這一次王宇主任親自上場,提前一個小時來到手術室里做準備,這次手術的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傷及神經,造成癱瘓或者死亡。

因為這次要在脊柱上開刀,醫生們只能讓張波趴在床上,而腦袋和膝蓋就成了他唯一的支點,頸椎則成了最脆弱的部位,僅是讓張波安全趴着這一步,就讓十多個醫護人員花費了四十多分鐘。

接下來,就是四次手術中最關鍵的一戰,張波能否真正的直立起來,就在於這次腰椎手術了。

醫生需要將腰椎的第四節骨頭取出一部分,再通過調整身體,將斷掉的腰椎固定到合適的角度,從而達到背部矯形的目的。

因為開刀的腰椎部位分布着馬尾神經,它掌管着下肢所有的活動,王宇主任需要先將神經撥開才能進行下一步,期間需要打着十二分的精神,稍有差錯張波就可能會面臨下肢癱瘓的風險。

半個小時後,張波的手術終於來到了下一步,在腰椎的兩側骨頭上打入12顆釘子。

為了防止因為脊骨的錯位壓迫到馬尾神經,醫生要在脊骨上提前架好軌道,而這些釘子的作用就是用於連接桿的臨時固定。

張波的情況比醫生們預想的要糟糕很多,他的骨頭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堅韌,醫生打入釘子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骨質疏鬆也帶來了一個好處,因為張波的骨頭比較軟,醫生們截骨的時候就輕鬆了許多,但截骨後的固定又成了一大難題。

骨頭取出一部分後,手術台旁的醫生們開始一點一點地調整張波的身體,摺疊了26年的身體終於在醫生們毫米的微調之間伸開了。

下午3點50分,長達六個小時的手術終於完成,王宇主任也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時間。

手術很成功,這次張波的身體展開了大約70度,26年來張波終於再次體會到了平躺的滋味。

2021年9月15日,距離第二次手術已經過了八天,張波也迎來了最後一場手術——髖關節置換,只要雙側髖關節置換完成,他就能重新站起來。

手術前,張波表示如果自己能真正地站起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着母親四處看一看,好好報答母親這些年的養育之恩,因為二十多年來,如果不是母親細緻入微的照顧,他或許早已在絕望中結束了生命。

髖關節置換手術完成後,張波便回到家裡進行長期休養,轉眼時間來到了2022年,每隔兩個月王宇主任就會和張波進行視頻通話,了解他的恢復情況。

視頻里的張波恢復的很好,已經可以扶着東西進行簡單地直立行走了,2023年1月份,張波進行了最後一次矯形手術,醫生進行了腰椎截骨調整,並取出了骨釘,張波的身體也變得更加直立,屬於他的新人生終於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