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撿漏”後,他一腳踩進一個“大坑”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攝圖網

第一次合作

張世生僅用85萬元

成功撿漏了2700餘噸水泥熟料

這讓張世生對中間商孫強很信任

沒想到

第二次合作

孫強卻讓張世生

陷入“貨難到、錢難退”的困境

第一次水泥熟料供應合作成功

3年前,張世生見南方建材市場火爆,便從山東老家來到江蘇省漣水縣經營了一家水泥廠。對於經營中小水泥廠的張世生而言,穩定的熟料貨源直接關係到成品水泥的產量,因此他經常托熟人滿世界打聽量多價優的熟料購進渠道。

每年第三、四季度是南方水泥需求旺季。2021年下半年,受動力煤價格上漲及疫情造成的物流不暢影響,水泥熟料價格持續走高,卻鮮有貨源,中小型水泥廠日常經營嚴重受限。

2021年8月,張世生把以往合作過的供應商統統聯繫了一遍,始終沒搞定貨源。一籌莫展之際,好友李辰帶着熟料中間商孫強主動上門拜訪。

“我有2700多噸熟料在鹽城響水港,只要你點頭,可以立即拖來。不過醜話說在前面,這批熟料被雨淋過,質量稍微差點……”李辰簡單介紹後,孫強掏出響水港熟料堆積的照片,給張世生展示起來。

起初,張世生也有點懷疑孫強的實力,藉機將李辰叫至屋外,小心打探着孫強的來歷。從李辰口中他得知,孫強也是山東人,名下有兩家公司且經營狀況良好。張世生慢慢放下戒備,隨即回屋與孫強攀談。

孫強告訴他這批熟料是從東北最大的水泥廠運來的,整船熟料共1.5萬多噸,本打算全部賣給響水縣一家水泥廠,哪知這家水泥廠庫存容納不了那麼多貨。

一聽說是圈內有名的大廠熟料,還送貨上門,張世生心中高興,但出於謹慎,他提出先拉幾車過來看看質量。隔天,孫強便將100噸熟料送到了水泥廠,張世生立即安排10餘名工人對熟料質量進行檢查。

經反覆檢驗,他們發現這批熟料雖有些許瑕疵,但在後續生產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增加其他配比原料的方式來保證成品水泥的質量。

後來,張世生以熟料存在瑕疵為由一再砍價,最終給出每噸310元的合作底價。而這一價格遠遠低於當時的熟料市場價,甚至低於孫強的進貨價。考慮到如不及時出手,熟料長期暴露在室外,質量只會越來越差,孫強只能忍痛虧本甩賣。

最終,張世生僅用了85萬元,成功撿漏了2700餘噸熟料。

在交接完最後一車貨後,孫強拉着張世生的手承諾道:“老哥,我跟很多大廠都有長期合作,以後缺貨就找我,讓我也賺點。”

陷入“貨難到、錢難退”的困境

2021年9月,考慮到下半年熟料市場緊俏,張世生想着趁熱打鐵,藉此渠道多囤點貨,便請李辰做中間人,以同鄉小聚為名宴請孫強,席間他與孫強達成二次合作意向。二人約定以市場價交易1.5萬餘噸水泥熟料,水泥熟料到響水港付一半貨款,到水泥廠再付另一半貨款,同時約好三天後在漣水縣簽合同。

但三天後,孫強卻不見蹤影。眼看水泥廠的熟料庫存不多,即將影響日常生產,張世生心急如焚,多次通過李辰聯繫孫強,孫強均稱其一直忙備貨,沒空簽合同。

一個月後,孫強主動聯繫張世生,說自己在遼寧大連碼頭備貨上船,需要先付預付款。一聽貨源有着落,張世生懸着的心瞬間落地,立即按要求向孫強指定的對公賬戶轉賬260萬元。

十天後,在李辰的見證下,二人終於簽訂了書面合同,約定張世生以每噸435元的價格,從孫強處購入15150噸熟料。隨後,孫強向李辰、張世生髮送了貨船的位置截圖,承諾不出三日,熟料必到響水港。

張世生聽後滿心歡喜,當即按對方要求向孫強個人賬戶轉賬100萬元。自此,本應等熟料運抵響水港時付的一半貨款全部付清。

此後三日,張世生一直翹首以盼,但始終沒有等來到貨信息,便趕緊打電話給孫強。電話那頭的孫強異常淡定:“響水的水泥廠着急用熟料,上次那批貨被他們要去了,下批貨肯定給你。”

對此,張世生雖然一肚子意見,但礙於情面也不好說什麼,只是一遍遍叮囑孫強下批貨一定要優先給自己,孫強滿口答應。

10月中旬,張世生再次催促孫強交貨,孫強則以“東北拉閘限電”“疫情影響物流”等為由一再拖延,後來索性電話不接、微信不回。

11月3日,張世生察覺孫強行為異常,便通過李辰告知孫強貨不要了,要退款。孫強一個勁地答應“好好好”,後相繼向張世生的微信發送了2張共計160萬元的轉賬截圖。

張世生原以為退款有望,怎料查賬後發現公司賬戶並未收到160萬元退款,便打電話質問孫強,電話那頭的孫強以“賬戶凍結”“戶頭不對”“賬務沒上班”等多種理由搪塞。眼看溝通無望,張世生非常惱怒。他警告孫強:“再不退錢就報警!”

2022年1月8日,張世生打聽到孫強在響水港,便帶人去堵孫強。見到孫強後,張世生強硬地表示“要麼給錢,要麼一起去公安局投案”。

孫強見狀,連忙賠笑道:“我這邊恰好有8000多噸貨,價值320萬元,你趕緊回去辦理貨權轉移手續來運貨。”說著便把發貨合同、船運合同及船號發給張世生。通過港務查詢,張世生髮現船上確有熟料,便立即回漣水縣辦理手續。

第二天,當張世生辦好手續,匆匆趕到響水港時,那艘船恰好在卸水泥熟料,但船隻負責人卻說這批貨跟孫強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此時,孫強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個“不靠譜”的合作方

2022年1月10日,張世生果斷報警。1月29日,公安機關決定立案偵查,並多次嘗試聯繫孫強配合調查未果。2月9日,孫強被抓獲歸案,但拒不供述犯罪事實,堅稱自己沒有詐騙故意,一直在積極聯繫供貨商促成交易。

公安機關經偵查認為,孫強的行為涉嫌詐騙罪,於2月26日提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第一次交易,我就虧了一大筆,這次我肯定要找個合適的貨源,我已經與東北、重慶、越南三家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初就能交貨。”

面對檢察官的訊問,孫強顯得義憤填膺,他拍着胸脯保證自己有兩家公司,絕對有履行能力,所得貨款一部分用於公司經營、一部分用於還債,但均系正常資金周轉,且在案發前已歸還對方40萬元,但這一辯解在案件卷宗中均無證據體現。

履約能力和資金處置情況,關係到孫強在此次交易過程中非法佔有故意的認定,影響案件的準確定性。為此,檢察機關圍繞孫強公司經營狀況、個人財務狀況、貨款處置情況等問題詳細列明提綱,引導公安機關查清孫強有無非法佔有目的。

經統計,在與張世生兩次合作時,孫強對外債務已高達500萬元。在與張世生第二次合作時,孫強也曾向多人了解熟料價格及行情走向,但在張世生提出付定金、簽合同等要求後,孫強就不再發聲,轉而通過傳遞虛假消息、發送虛假船隻定位騙取張世生信任,提前索要貨款。

在收到張世生360萬元貨款後,孫強也並未將資金用於公司正常運轉經營,而是用於償還個人債務、支持合伙人退股及視頻平台打賞等娛樂性消費。

在張世生多次催要退款時,孫強甚至利用P圖軟件偽造轉賬截圖,企圖矇混過關,直至張世生提出報警後,孫強才勉強返還40萬元。

當偵查人員詢問孫強有無履約能力時,合伙人無奈地笑道:“公司現在還欠着190多萬元稅款呢,他自己也一屁股債,拿什麼來履行合同?”

2022年4月21日,孫強被移送審查起訴。2022年7月20日,漣水縣檢察院以孫強涉嫌合同詐騙罪依法提起公訴。法庭上,孫強表示認罪認罰。

2022年10月11日,漣水縣法院經審理,採納了檢察機關的意見,以孫強犯合同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對其違法所得的320萬元繼續追繳,發還被害人。收到判決後,孫強表示服判息訴。

2023年7月,又到了南方水泥需求旺季,檢察官適時回訪了張世生的水泥廠,了解到水泥廠目前經營狀況良好,檢察官藉此機會與企業進行交流,結合案例深度解析涉企詐騙類型、宣傳反詐知識,切實增強企業防範詐騙意識和能力。

(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本文有刪減,更多內容請關注《方圓》10月上期)

來源:方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