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西奈半島,堅守戈蘭高地?以色列這番操讓阿拉伯各國自亂陣腳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1964年,阿拉伯國家計劃對付以色列,在約旦河上游改道,以限制以色列人的用水。然而,以色列情報機構很快得知了這個計劃,並在會議結束後炸毀了改道工程。雖然阿拉伯國家放棄了這一計劃,但這展示了以色列情報機構的高明。



1965年,阿拉伯國家在耶路撒冷附近成立了巴解組織,以解放巴勒斯坦地區。以色列對此表示抗議,但由於沒有國際支持,抗議無效。於是,以色列在1967年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戰勝了埃及敘利亞約旦等國,僅用了六天的時間。以色列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美國提供了巨額的經濟援助和軍事裝備,並派遣了空軍來培訓以色列飛行員。而蘇聯只向埃及和敘利亞提供了一些援助,相比之下較為有限。



以色列在戰爭中迅速擊敗了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軍隊,佔領了西奈半島、巴勒斯坦地區和戈蘭高地。戰爭結束後,以色列還不得不面對如何處理佔領的領土問題。



對於埃及而言,由於戰爭損失巨大,納賽爾總統意識到以戰爭解決問題是行不通的,因此決定通過和平外交的方式爭取回佔領的西奈半島。納賽爾廢除了要辭職的決定,繼續為埃及的利益而努力。



然而,由於多方面的考慮,以色列選擇了將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這樣做的原因包括:以色列可以獲取埃及的承認和外交支持,避免了與阿拉伯國家的進一步對抗,解決了蘇伊士運河的問題,以及集中精力對付東、北方的阿拉伯國家。



至於戈蘭高地,它對於敘利亞來說是戰略要地,與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只有60公里的距離。掌握了這裡,就等於掌握了敘利亞的命運。由於敘利亞態度堅決,不可能通過承認以色列的方式奪回戈蘭高地。而且,戈蘭高地還是以色列的水源,因此以色列不願意放棄這片土地。


因此,儘管國際上將戈蘭高地歸屬於敘利亞,但以色列一直控制着這片區域,並在那裡建立了猶太人定居點。


總的來說,戈蘭高地對於以色列來說更加重要,因為它在戰略上和水資源上都具有重要性。而西奈半島對以色列的重要性較低。以色列選擇歸還西奈半島,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和利益交換。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