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4日,印媒“今日印度”網站(India Today)播出了一檔節目,內容與剛剛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官宣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有關。節目邀請英國歷史學家兼作家威廉·達爾林普爾(William Dalrymple)做客,分析這條經濟走廊的歷史淵源。
然而,達爾林普爾的論點卻越聽越奇怪,他一個勁地將其與中國的絲綢之路作比較“拉踩”。他宣稱,“印歐經濟走廊”可以追溯到印度與羅馬帝國之間的一條古老貿易路線,它比絲綢之路更重要、歷史更悠久,而絲綢之路是一個直到19世紀才被創造出來的“現代概念”。為了吹捧印度,達爾林普爾甚至張口就來,聲稱在羅馬古典時期的大規模東西方貿易交流與中國“毫無關係”,而與印度有關。
他的話讓印度主持人拉胡爾·坎瓦爾(Rahul Kanwal)都有些意外,詢問他這條貿易路線為何並不為人所知,達爾林普爾的回答也充滿荒誕——“我們忘了去研究確鑿的證據,印度學者也不擅長宣傳”。
右為威廉·達爾林普爾 節目截圖
據印媒介紹,威廉·達爾林普爾是蘇格蘭人,他的妻子來自一個與印度有着深遠聯繫的家庭,一家人自1989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居住在印度德里,他現在是印度最知名的敘事歷史學家之一。
14日播出的節目中,達爾林普爾對美國聯合印度、沙特、歐盟將要建設的“印歐經濟走廊”大加讚賞,並吹噓其前身比中國絲綢之路的規模更大,歷史意義更重大。
達爾林普爾說,一提到歐亞貿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滿載絲綢和香料的絲綢之路,將中國和羅馬世界聯繫在一起。他不提絲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西漢,卻強調“絲綢之路”一詞由19世紀由德國地理學家創造的,最近20至25年間流行起來,稱其是一個“非常現代的概念”。
只見他一本正經道,“但如果你回顧一下羅馬古典時期,大規模的東西方貿易與中國毫無關係,但與印度有關。而且它不是發生在陸地上,是在紅海上,這是一條主要的世界經濟路線。”
然而眾所周知,絲綢之路在廣義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是目前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並且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古印度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站點。
當被問及為什麼這條貿易路線沒有廣為人知,並且像絲綢之路那樣備受歡迎時,達爾林普爾的解釋就更奇葩了:“絲綢之路這個概念如此浪漫和令人興奮,以至於在過去20年佔據了所有人的意識。我們忘記了去看那些在羅馬文獻和考古挖掘中非常清晰的確鑿數據,而且印度學者不擅長向普通民眾宣傳他們的研究所得。”
“整個世界都忘記了印度思想的輸出。”他甚至頗為惋惜地說道,“這條路線在古典時期可能比絲綢之路還要重要。大約一千年來,印度一直在以這樣一種非常真實和有形的方式輸出其思想和科學。”
和達爾林普爾拿這條古代貿易路線“碰瓷”絲綢之路很像的是,野心勃勃的“印歐經濟走廊”也被一些外媒視作意在“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印媒《今日商業》(Business Today)在報道此事時還提到,這條“現代香料之路”被宣傳為“一帶一路”的替代方案。
根據白宮公布的備忘錄,“印歐經濟走廊”將由東部和北部的兩條路線組成。英國《金融時報》9日引述消息人士稱,一條將橫跨阿拉伯海,從印度延伸至阿聯酋,另一條則將穿越沙特、約旦和以色列,將這些中東國家連接至歐洲。
9月9日,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左)、印度總理莫迪(中)和美國總統拜登(右)在簽署諒解備忘錄現場握手 圖自美聯社
“中國的力量增長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國家都覺得有必要有替代方案。”獨立分析師拉達·庫馬爾9日對半島電視台表示。不過,在她看來,由於兩者所覆蓋的國家地區不同,這個新項目不一定能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破壞”影響。
對於國際基建倡議問題,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方認為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各類相關倡議不存在相互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搭橋,而不是拆橋;是互聯互通,而不是脫鉤築牆;是互利共贏,而不是封閉排他。中方歡迎一切有助於匯聚合力,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任何打着基礎設施建設旗號,推進地緣政治的算計都不受歡迎,也不會得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