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鐵出現?該國放話:中國若有難,我們將絕不動搖與中國共進退

文| 小李

編輯 | 青橘罐頭

●○前言○●

俗話說得好,多一條朋友就多條路。國際交往就像一個小江湖,多的是人情世故,多的也是利益交換。

在國與國的交往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不同發展階段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

但這個國家卻放出豪言壯志聲稱中國是鐵打的哥們,要和中國共患難,這是十分難得的。

這種言論一經發表,一時間就引起了諸多國家的關注,各大媒體也爭相報道,畢竟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公開與另一個國家“捆綁”在一起,來承擔更多風險。

確實,將自己與他國直接綁定是會承擔一些不必要的風險的,但這種積極外交的策略是一把雙刃劍,有增加風險的弊端,也有改善外交環境的好處。

就像中國,中國是始終堅持自己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堅定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積極追求與諸多國家之間的對話,以此來減少對抗。

中國在實際行動上,表達着對世界各國善意和友好的態度,不僅是為了改善本國發展的國際環境,更是要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

比如,要提到中國的好哥們,那就非巴基斯坦莫屬了,“巴鐵”的說法可不是空穴來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外交關係不是一般的好。

前幾年有網絡短視頻平台的旅遊博主,向國內網友分享了自己在巴基斯坦旅遊時候的豪華待遇,當地在得知其是中國的遊客之後,竟然派遣了一名荷槍實彈的士兵來保護她的安全,一路護送直至出境。

這個視頻一經曝出直接引起了國內網絡的驚濤駭浪,中國網民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以這種方式體會到真正的“巴鐵”。

就算如一些網友說的有作秀的嫌疑,但是其能在一名普通的中國遊客身上下功夫作秀,也完全可以說明巴基斯坦政府在當地對中國人的重點保護。

而中巴友誼如此深厚,也離不開中巴雙方的付出和努力。

從最開始60年代巴基斯坦還在和印度因為領地歸屬不斷發生武裝衝突的時候,中印戰爭也是瞬間爆發,中巴關係的奇妙之旅從這裡開始。

雖然主觀上,中國是對印度無視邊境侵犯主權的行為進行打擊,但客觀上中印邊境的戰爭也使得巴基斯坦方面的壓力小了很多,側面幫助了巴基斯坦在印巴衝突中取得優勢。

可能是巴基斯坦為回報中國,在不久後,其在聯合國恢復中國席位的選舉上,投出了關鍵的一票,幫助中國恢復了聯合國席位,大大提升了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要知道,當時支持中國政府的國家真的只能算是少數,巴基斯坦就是其中之一,這樣中巴的外交關係也是越來越好。

到後來,中國還曾在後續的印巴衝突中,為巴基斯坦提供經濟上的援助和武器上的支持,因為當時大背景就是美國操縱印度,實行霸權主義,想要侵略擴張,中國幫助巴基斯坦一方面是為了保證中國周邊環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

如果說之前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是特殊時期的外交,那麼後來中巴外交就趨向正常化,多是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

中國曾多次幫助巴基斯坦修建鐵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基建優勢,這樣一來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就得到了完善,經濟也被推動着快速發展。

而巴基斯坦作為回報,如今其國內大部分的旅遊景點對中國人免費開放,各種商超都有購物優惠,甚至還送中國土地,外貿商品。

而中國並不是只會和對自己有利的鄰近國家建立良好外交關係,要知道中國堅持的和平外交戰略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就在2023年3月份,中國和洪都拉斯成功建交,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情,因為中國和洪都拉斯在地理位置上可以說根本不沾邊,一個在東亞一個在中美,所以就完全不存在地緣政治的關係。

其次,洪都拉斯其實是個小國家,人口是千萬級別的,比起來甚至不如中國的某一個省份,但中國仍然堅持與其建立外交關係,以此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也能藉此幫助洪都拉斯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化體系中去。

而洪都拉斯方面也曾多次表示對中國的認同,還說明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現在以後都不會幹涉台灣問題,會充分尊重中國主權,這也是中國願意與其建交的部分原因。

而說到台灣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台灣“邦交”的問題,在蔡英文的金錢攻勢下,剛開始與台灣邦交的國家達到了快50個。

不過隨着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積極與世界各地的國家建立和平友好關係,與台灣“斷交”的國家就越來越多,到現在也只剩下不到十五個國家還與其有邦交關係。

這可以說是中國和平友好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成果,通過國家的外交來壓縮台灣台獨勢力的生存空間,使得台灣的台獨勢力最後無依無靠,一步步來實現對台灣的和平解放,最終實現國家真正統一。

其實說白了,不管是巴基斯坦、洪都拉斯還是台灣的“斷交”,這些都是和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分不開的,都是在中國和平發展的總戰略下取得的顯著成果。

在中國這種政策下,就會不斷有新的“巴鐵”誕生。

說到中俄關係,很多人最可能想到的就是歷史上的中蘇關係,畢竟俄羅斯脫胎於蘇聯,總是會多多少少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蘇聯第一個提出要和新中國建交,雖然有政治原因,但在客觀上給了新中國新生政權一定的庇護,給新中國了一個較為平和的發展空間,加上同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中國很多人都親切地稱蘇聯為“老大哥”。

中國的經濟發展計劃也是借鑒了蘇聯的模式,中國第一個“一五計劃”就為中國初步的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是還實現了社會主義改造,成功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到後來蘇聯甚至幫助中國進行了部分核武器的研究,雖然受到之後中蘇關係惡化的影響沒有繼續,但幫助是客觀存在不可否認的。

蘇聯解體之後,中國也沒有就此無視俄羅斯的存在,而是堅持和平外交,積極與新生的俄羅斯建立和平外交關係。

到了現在,中俄之間的關係已經是千絲萬縷了。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中俄兩國十分鄰近,受便利的交通影響,兩國貿易往來十分頻繁,俄羅斯很多出口商品還會經過中國的港口進行貿易,藉此來獲得便利,中國也能從中獲利。

所以至今中俄之間不管是鐵路運輸還是港口貿易,都是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隨着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地區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中俄經常一同出現在亞太地區的合作峰會中,也表明了中俄的經濟發展立場是一致的。

在政治上,中俄本身就是鄰近國,免不了地緣政治關係的發展,這樣一來兩國建立良好外交關係,培養深厚領國友誼,是非常有利於在本國周圍構建良好發展的和平環境的,是互惠互利的。

中國也是憑藉這一理念,多次幫助俄羅斯。

俄烏戰爭中,中國雖然沒有違背國際公約,直接對俄羅斯進行軍事支援,但是加強了俄羅斯的貿易交流,令其國內的經濟得以維持,老百姓的生活得以正常進行。

在近年中俄也是正式確立了兩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真正地做到了兩國同心,共渡難關。

俄羅斯肯定會把中國的所作所為記在心裡,這都是兩國關係的積累,而還有一個原因真正使得俄羅斯靠向了中國,那就是外部壓力。

美國便是施加壓力的主要國家,畢竟其已經將中國、俄羅斯這兩個大國視為了眼中釘心中刺,生怕自己的“霸主”地位因為中俄而被撼動。

美國在向中國施加貿易壓力建立貿易壁壘的同時也在針對俄羅斯,也對俄羅斯明裡暗裡進行了貿易限制。

而且在前幾日突發核武器檢查事件中,俄羅斯也是美國的針對對象,給本就受到戰爭影響的俄羅斯增加了很大的輿論和政治壓力。

這些壓力可能導致俄羅斯國內社會民心不穩,繼而發生各種遊行甚至暴動,會嚴重影響俄羅斯的政治安全,最終影響俄羅斯的根本發展利益,現在的俄羅斯可以稱得上被整的內憂外患。

而當出現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請求別國幫助,離得最近的中國自然成為了被求助的對象,加上中國在國際上始終堅持樹立的大國形象,堅持和平外交政策構建和平發展環境,也讓俄羅斯覺得中國是值得信賴的。

所以才會有俄羅斯那“如果中國有難將會毫不動搖地與中國並行”的豪言。

目前來看俄羅斯確實是個值得合作的好夥伴,除了其本身具有較大的經濟體量,也有其在地緣政治方面能給中國帶來有利影響的優勢。

加之俄羅斯曾公開表示會堅決尊重中國的主權問題,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認同了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非常有利於兩國之間關係的深入交流的。

中俄在經濟上將會逐步分層級地深入交流,踐行兩國簽訂的友好合作條約,促進中俄深厚友誼的發展,兩國也會積極交流合作,做到互惠互利,真正實現肝膽相照、共同發展。

在現在的政治、經濟環境下,中國也確實要抓住機會,妥善處理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充分發揮鄰近國友好關係的優勢,以此和俄羅斯共同應對美國等對中俄別有用心的國家帶來的麻煩,也能以此應對國際社會波譎雲詭的局勢和隨時可能到來的風險。

中俄之間的友誼將會愈發深厚,戰略合作關係也會隨着發展而愈發牢固。

●○結語○●

俄羅斯樂於也敢於靠向中國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處於世界前列,國際影響力更是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也不斷提升,沒有過硬的實力在國際上就沒有發言權。

所以說,中國在處理好外交關係的同時也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策略,不斷提升經濟發展速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建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現代化軍隊,增強軍事硬實力,以此來增強中國應對風險的能力,能在挑戰中抓住機遇。

只有這樣,才會有中俄之間的同舟共濟,合力禦敵,中國與俄羅斯或者他國之間才有友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