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不願來華旅遊?美媒的抹黑與炒作遭到質疑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聲稱外國人不願恢復前往中國旅遊,並認為這將對中國的入境旅遊業造成致命打擊。然而,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爭議,許多人質疑其中的真實性和動機。

報道中列舉了一些純屬謠言的理由,將責任歸結於中國。例如,他們聲稱外國人入境中國旅遊可能隨時被捕,中國民眾對外國人存在反感情緒,以及中國政府通過實名制手機卡和限制使用信用卡來監視遊客等。然而,這些說法在許多中國網友和在中國生活的美國網友中並未得到支持。

一些美國網友表示,這些報道中所提到的理由完全是無中生有。只要在中國合法經營、遵守法律,就不會發生所謂的隨意逮捕監禁,並且針對西方人的種族歧視只會在美國發生,而非中國。

另一些網友從事旅遊業的工作,表示歐美遊客不願意來中國的主要原因有三點:西方媒體的反華謠言洗腦、赴華機票價格昂貴以及歐美經濟下行導致老百姓手頭緊張。特別是由於俄羅斯制裁引起的航班限制,赴華航班數量有所減少,導致航班不便和機票價格上漲。

雖然歐美遊客選擇東南亞作為旅遊目的地,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做得不好。在一些外國視頻網站上,充斥着大量關於在東南亞旅遊的經驗分享視頻,這些視頻主要聚焦在毒品、性旅遊和虛榮心的滿足。如果吸引歐美遊客需要這樣的“競爭力”,那中國寧願放棄這部分遊客。

然而,中國的入境旅遊市場正在迅速復蘇。根據上海口岸邊檢機關的數據顯示,7月份從上海入境的外籍旅客每天平均達到5300多人次,比6月份增長了5.8%。中國全國範圍內的政策調整和全面恢復外國人入境團隊旅遊業務也在推動市場的復蘇。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旅遊市場也迎來了報復性增長。近期的節假日中,全國各地的旅遊景點都人滿為患,一些知名景點甚至需要排隊等位。即使沒有歐美遊客的到來,中國旅遊業依靠國內需求也能夠蓬勃發展。

《華爾街日報》的這篇文章被質疑是對中國進行抹黑和炒作的手段,同時將中國合法維護自身利益的行動歪曲為“隨意拘押”。這也與最近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有關,美媒試圖通過此類報道施加壓力。

然而,中國不必過於在意這些觀點。只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做虧心事,就不必懼怕外界的干擾和指責。這些美國媒體無非是寰宇中的幾隻蒼蠅,只要中國保持良好形象和正確立場,它們無法激起真正的波瀾。

目前,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復蘇勢頭良好,國內旅遊市場也迎來了快速增長。這顯示出中國在吸引合法遊客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並證明了中國旅遊業的韌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