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宮確認普京將訪華,並公布此行兩大目的,與中國想法不謀而合

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12號發布的消息稱,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當天召開的例行記者會上,確認了普京的訪華傳聞,並表示具體的出訪日期將在確定之後對外公布。佩斯科夫表示,現在正是推動中俄關係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中俄之間的對話交流將在各個層級繼續進行。佩斯科夫還透露了一些“內幕”,稱此次出訪,預計兩國元首會就雙邊貿易、全球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同一天,我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就此事向發言人汪文斌求證,詢問中方是否已經邀請普京在今年10月份訪華,並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汪文斌回應道,中方正就此與一帶一路的合作夥伴保持溝通。可以肯定的是,除非出現不可控的意外狀況,普京總統在今年10月份訪華將是一個大概率的結果。而“雙邊經貿合作”與“全球問題”,顯然也是中國重點想要探討的議題,雙方可謂是不謀而合。

普京自從俄烏衝突後已很少出國訪問

首先經貿合作不難理解,中俄目前都在面臨著各自不同的挑戰,俄羅斯需要建立起更加堅實的“經濟壁壘”,來抵禦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破壞,我們都知道,打持久戰的基礎是錢,俄羅斯當前和整個北約對耗,沒錢是支撐不了多久的,而只有當經濟發展能夠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俄軍在烏東地區的特別軍事行動就不會受到干擾,同時也有足夠的力量繼續與我們建立起更加廣泛的合作,尤其是在能源、糧食領域。而我們則需要開闢出更多的境外商機,在全球經濟普遍處於低迷的狀態下,為自身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也可趁此帶動全球經濟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至於“全球問題”,恐怕還是和當下的俄烏衝突,以及越來越明顯的“北約東擴”有關。前者已經成為了阻撓全球經濟復蘇的一大障礙,作為與俄烏同時交好的國家,中國對俄烏衝突的看法始終是站在冷靜客觀的第三方的立場。既不煽風點火,也不選邊站隊。

中俄經濟的互補性將助力兩國經濟發展

而此前我國已經特遣了歐亞事務特別代表造訪多個歐洲國家,為調解這場地緣衝突而積極奔走。而在這種斡旋工作中,元首之間的直接對話往往能起到意外效果。再者,剛剛結束的北約峰會上,北約雖然老調重彈地“反俄挺烏”,但是在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告內容里,“中國”這一單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整整有15次。

結合北約正在與日本相互勾連,意圖在日本國內設置北約聯絡處,這分明就是為北約東擴至亞太來鋪平道路。雖然過去的北約東擴是針對俄羅斯,但今天的“東擴”,是實實在在的朝着東亞方向靠攏並針對中國。中俄同為被美西方針對的目標,沒有理由在這種背景下各自為戰,如何應對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外部挑戰,恐怕也將成為此次兩國元首會晤的討論議題。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中俄“背靠背關係”變得尤為重要。

中俄軍事領域合作是全球和平的保障

事實已經證明,像中俄這般體量的大國,單純的制裁與封鎖,並不能阻礙其發展。而且一旦中俄能夠進行務實且富有建設性的戰略合作,就能迫使美西方在圍堵我們與俄羅斯的過程中加大成本,最終達到平衡局勢的目的。因此在未來幾年,美西方將親眼見證何為“中俄合作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