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島內關於重啟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談判的呼聲很高。這一主張最早由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提出,在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的跟進下,成為島內熱議的話題。在國台辦回應此事後,柯文哲談及他對於“九二共識”的看法。
據島內媒體報道,民調躍居第一的柯文哲,在出席公共活動時,被問及如何評論國台辦關於服貿的看法?又是否認同“九二共識”。
柯文哲玩弄起裝傻充愣的把戲,聲稱他至今都不知道“九二共識”的內容是什麼,因為找不到一個明確的文字定義。在他看來,“九二共識”在台灣已經超過30年,被各種污名化,無法承擔其原本的意義,因而呼籲大陸不要“局限於這一名詞”,而是通過實質性的交往釋放善意,避免兩岸因不必要的爭執而為難。
柯文哲明顯是揣着明白裝糊塗,“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清晰明了,那就是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往往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最大程度作了求同存異的處理。
早些年的時候,柯文哲曾提出兩岸關係的“七大密碼”,其中有幾個比較突出的觀點,分別是:兩岸關係並非國際關係;遵守兩岸“互動歷史與協議”;認可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試問,“九二共識”是不是兩岸“互動歷史與協議”?一個中國原則是不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如果柯文哲不知道“九二共識”的內容,何以拋出如此清晰的論述?
柯文哲在“九二共識”上賣乖弄俏、喬痴作呆,無非是為了爭取泛綠與中立的選票,這也是島內政客所特有的巧舌如簧、見風使舵的秉性。
同理,柯文哲呼籲重啟服貿談判,看似為業界發聲、為民眾謀利,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製造話題,聚攏民意,他不關心服貿協議是否能夠重啟,也不在乎到時候能不能談得成,只要能夠把話題炒起來,吸引業界與民眾的關注,那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那麼大陸方面是如何看待重啟服貿協議的呢?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稱,2010年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署了ECFA。島內中小企業、農漁民為此獲益頗豐。但ECFA只是一個框架,更大的紅利其實在貨貿、服貿等ECFA後續協議中體現。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協議商談被迫中斷,ECFA也無法惠及更多台胞,這是一樁憾事。
國台辦並未明確回應重啟談判的可能,僅以“遺憾”收尾,有那麼幾分覆水難收的味道,至於該怎麼理解,則是台灣方面的事情。唯一需要點明的是,ECFA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敲定的,柯文哲天天吆喝着重啟服貿談判,卻在“九二共識”上“玩曖昧”,這種兩頭通吃的小把戲,就不要在大陸面前顯炫了。
單就重啟服貿一事,台灣名嘴郭正亮應該看得最清楚。他曾不無喟嘆地表示,如果服貿協議能夠在2014年談成,那麼台灣的電商、金融都將因此獲益,如今大陸這些產業已將台灣甩得無影無蹤,眼裡的目標只有美國。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說,即便台灣想談,也要估量估量大陸的心思。
台灣省的地方選舉,大陸無意牽涉其中,也希望類似柯文哲這種投機倒把的政客,不要假兩岸議題謀一己之私,這樣既不能增進兩岸交流與善意,反而會惹來不必要的誤會,徒增大陸民眾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