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橫跨歐亞的地緣政治大國,土耳其的選舉無疑會牽動整個世界的局勢與眼球。
當地時間5月14日,土耳其官方宣布,土耳其總統和議會選舉開始投票,據統計6400萬的土耳其人民將會在19萬個投票點投票,從而選出他們支持的總統。
而這一次選舉也是埃爾多安從政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更是有可能決定土耳其命運的一次選舉。
據目前的消息來看,此次選舉埃爾多安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不利:
一,外界預測一律不看好埃爾多安。
在最近的預測中,多家媒體紛紛認為埃爾多安最大的對手,也就是反對黨的克勒奇達爾奧盧將會在第一輪投票中以百分之幾個點領先於埃爾多安。
哪怕是在進入到第二點輪投票後,埃爾多安也將會惜敗於克勒奇達而奧盧,也就是說,目前的輿論環境對於埃爾多安很不利。
二,埃爾多安近年執政成績不太理想。
由於俄烏衝突的影響,土耳其的經濟可以說是飽受摧殘,在去年的時候,土耳其的通貨膨脹率更是高達百分之八十多。
而到了今年,就在經濟稍微有些好轉的時候,2月份的一場強烈地震又一次擊垮了土耳其民眾對於政府的信心。
單單是為了從震後走出來,土耳其就要拿出幾十億的美元,這對土耳其的經濟無疑又是一次打擊。
所以說,在這個執政期間,埃爾多安的政績可以說很不理想。
三,另一候選人的退出。
據消息稱,土耳其“祖國黨”的候選人因傑選擇退出此次選舉,那麼如此一來對於埃爾多安又是一次打擊。
因為因傑和反對黨領袖的理念非常相似,所以因傑參加此次選舉的話,勢必會分走一些克勒奇達爾奧盧德部分選票。
據統計,在因傑退出後,有65%的因傑支持者會選擇支持克勒奇達爾奧盧,也就是說埃爾多安的壓力又會增大一點。
所以說,綜合以上幾個因素,埃爾多安在此次的大選中的前景實在不理想,有不小的概率丟掉總統寶座。
那麼有人就會說,埃爾多安下台了,土耳其豈不是要大變天,歐美豈不是要笑開花,這一擔憂有些道理但是又太過絕對。原因如下:
第一,土耳其進入陣痛期。
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有兩個因素的影響:
一是克勒奇達爾奧盧的執政理念與埃爾多安完全相反。
二是克勒奇達爾奧盧背後站着的不是一個完整的政黨,而是一個反對黨聯合組織,也就是由六個反對黨聯合起來的。
那麼這種情況勢必會導致對於權力的劃分問題,如此一來,土耳其的政治局勢勢必會在一個時期內出現不穩定的現象。
所以說,土耳其進入陣痛期是在所難免的。
第二,克勒奇達爾奧盧偏向西方。
我們都知道,土耳其在劃分上是被稱為西方國家的,但是由於埃爾多安執政期間的強硬舉措,以及宗教信仰的問題,西方一直是不待見土耳其的。
但是克勒奇達爾奧盧卻要把土耳其徹底恢復到“西方定位”,這從其發布的《經濟學人》一書中就可以明顯看到。
那麼如此一來,土耳其倒向西方是不可避免的,像什麼瑞典入北約,中東局勢和俄烏衝突等一系列局勢都會有所變化。
但是,筆者想說我們沒有必要那麼悲觀:
一方面是埃爾多安還沒有失敗,目前只是對於埃爾多安有些不利罷了。
另一方面,解決通脹等經濟問題是目前土耳其的重中之重,也是土耳其民眾最關心的事情,所以說如此一來土耳其勢必不可能完全倒向西方。
不然的話,新政府恐怕是要自取滅亡了,畢竟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在眾多領域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和合作。
要是想一下子切割,恐怕土耳其的經濟會再一次迎來崩盤,新政府上台後應該不會看不出來吧。
總而言之,土耳其這一次算是站在了歷史的拐角,最后土耳其會何去何從?埃爾多安將近20年的執政生涯是否就此告一段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