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總統為拜登唱歌后、又討好美國會,稱長津湖戰役是美軍“奇蹟”


圖為尹錫悅訪問美國

最近,韓國總統尹錫悅開啟了他的首次訪美之旅,到達美國後,尹錫悅先是在宴會上獻唱英文歌曲《美國派》,而後又在國會演講中,高調宣稱長津湖戰役是美國的“奇蹟”,本期我們就來說一說,尹錫悅究竟為美送上了怎樣的“投名狀”,而他這樣做又有什麼動機。

4月27日,尹錫悅到美國國會進行演講,在演講中,尹錫悅就長津湖戰役發表了長篇大論,他這樣表達了對美軍的讚頌:“英勇的美軍不惜代價介入那場戰爭,去保衛一個它們從未認識過的國家以及一個從未見過的民族”,同時,他還對麥克阿瑟發動仁川登陸一事給了非常高的評價,稱這簡直是神來之筆,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並成功扭轉戰局。

那麼長津湖戰役真的如尹錫悅所說,是美軍的“奇蹟”嗎?

圖為韓國總統尹錫悅

先來說說背景,美國真的是為了“大義”去“保護”一個“不認識的民族”嗎?這個問題的回答顯然是否定的,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悍然入侵朝鮮半島,而半島地區也就此淪為殖民地,不過在戰爭結束後,美蘇兩國沿着北緯38度線劃定了各自的受降區,自此埋下了半島局勢動蕩的伏筆,從這一點來說,尹錫悅口中的“保護不認識的國家”根本就無從談起。

圖為仁川登陸

至於被尹錫悅奉為“神來之筆”的仁川登陸,那本就是美國眼見己方支持的政權面臨崩潰,迫不及待要武力干涉局面後形成的結果,更何況,那時半島發生的衝突主要集中在南部,麥克阿瑟可以說是趁虛而入,打了朝鮮一個措手不及,因此,尹錫悅大肆誇讚麥克阿瑟的指揮才能,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而對於長津湖戰役,尹錫悅顯然給了美軍過高的評價,在他的嘴裡,似乎美軍都是英勇無畏的,而志願軍卻只會用人海戰術,所以,美軍能夠“奇蹟“般地突圍。

那麼真實的長津湖戰役是怎樣的呢?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共發動了5次大規模戰役,而長津湖戰役,正是發生在第二次戰役期間。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聯合國軍調整部署,再次發動進攻,而抓住這個機會,志願軍第9兵團決心採取迂迴包抄的戰術,對聯合國軍來一場殲滅戰。

在這場戰役中,10餘萬志願軍翻山越嶺,悄然潛入戰場,迅速形成了包圍分割的有利態勢。而在長津湖地區,中美兩支王牌部隊在這裡展開了激烈的較量,美軍包括陸戰第一師,第3、7步兵師,以及韓軍第一軍團,總人數大約10萬人。而志願軍方面參戰的第9兵團主要包括20軍、26軍和27軍,總共約15萬人。

在兵力對比上,志願軍是佔據優勢的,但絕沒有尹錫悅說得那麼誇張,志願軍十幾萬人,包圍美軍陸戰一師,絲毫不提美軍其他部隊,以及韓軍,再加上武器裝備的差距的影響,雙方戰力對比只能算是均勢。

圖為長津湖“冰雕連”

尤其要注意的是,志願軍當時是緊急入朝作戰,大部分戰士都來不及換裝,穿着秋衣就進入朝鮮了,裝備也十分簡陋。而長津湖戰役發生於冬季,當時氣溫驟降,最冷甚至能夠達到零下45攝氏度,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衣着單薄的志願軍需要圍殲裝備精良,而且完全掌握制空權制海權的聯合國軍,難度可想而知。

由於嚴酷的環境,大量志願軍部隊出現了嚴重的非戰鬥減員,令人震撼的冰雕連故事,就發生於長津湖戰役期間。在經過20多天的激戰後,志願軍取得了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人的輝煌戰績,就連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也在逃跑的混亂中翻車身亡,艾奇遜更是把這場戰役稱為美國史上最漫長的敗退,

而在尹錫悅眼中,這倒成了一次“大勝”。

圖為尹錫悅與拜登

不過,如今尹錫悅的表現也並非無法理解。自從他就任韓國總統開始,就堅定地奉行“親美”路線,尤其是在俄烏衝突爆發以後,出於對自身戰略地位的擔憂,韓國開始大幅度親近美國陣營,為了能與日本組成遏制中國的第一線,尹錫悅不惜冒着民眾的堅決反對,意圖與日本在二戰勞工賠償問題上達成和解,其不僅做出了讓本國財團代日賠償這種出賣國家利益的操作,而且還不顧輿論,公然宣揚“日本不應為曾經的錯誤道歉”,其希望加入美國遏華陣營的企圖已十分明顯。

圖為美軍核潛艇

最值得警惕的是,尹錫悅的行為已收穫了一定預想中的成果,如今美韓之間已經簽訂了《華盛頓宣言》,拜登政府公開承諾:將向韓國定期派駐戰略核潛艇,由此可見,尹錫悅的一番操作已經成功將自己綁上了美國的“亞太戰車”,只不過他或許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非但無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讓本就緊張的半島局勢進一步被激化。

此前俄羅斯已經發出了警告:如果美國的核武器部署到韓國,那麼俄方將會對朝鮮進行武裝,再加之美國核潛艇駐韓之後,其將直逼黃海海域,威脅到中國部分地區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必然會對韓國這番舉動發起嚴厲反制,可以說,尹錫悅並不是尋得了一處“保護傘”,而是真真切切“引狼入室”,隨着地區局勢的進一步計劃,韓國也勢必會承擔更多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