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針對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盧沙野大使相關言論一事,中國外交部做出正式回應,而回應這一問題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表達了多層意思。
第一,闡明中國尊重各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原則與立場,並且強調中國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
第二,也談到盧沙野大使關於蘇聯以及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地位一事,毛寧表示,蘇聯是聯邦制國家,對外具有整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也具有了相應的國際法主體地位。
第三,毛寧強調,在俄烏問題與烏克蘭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是一貫而且鮮明的,中國的立場就是要勸和促談,希望俄烏雙方以及相關利益方能夠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俄烏問題。
第四,毛寧發出警告,一些媒體肆意歪曲盧沙野大使的話,並挑撥中國與各方的關係,外界不要被蒙蔽。
4月24日中國外交部關於盧沙野大使言論一事引起的輿情事件做出正式回應,總體而言,4月24日的外交部發言既體現了中國外交的一貫原則與立場,同時又表現出對中國外交官的寬容與包容。
第一,毛寧表示,中國尊重各國主權、領土的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這一點是確信無疑的。中國本身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本身也面臨著主權與領土問題,因此中國將心比心,尊重世界上一切主權國家的領土完整,這一點不容置喙,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是中國的立國根基,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交往的根基。
第二,在闡釋完中國外交的基本立場後,毛寧又強調了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地位問題,實際上毛寧的回應與盧沙野大使的話並沒有多大區別。
一、蘇聯是聯邦制國家,因此,蘇聯對外具有整體的國際法地位。眾所周知的是,蘇聯於1922年正式成立,當時成立時主要有四大加盟國,分別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外高加索聯邦。當時在加入時,列寧便強調,要建立的是各個加盟共和國、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制國家,但蘇聯這一國家,由於地域遼闊同時民族成分與矛盾又比較多,還面臨著外部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在實際運行中,蘇聯藉助蘇聯共產黨這一組織體系,實際上確立起的是中央集權制國家,毛寧表示蘇聯是聯邦制國家,但因為是蘇聯共產黨領導,因此對外展示的是一個主體,是具有國際法意義的政治主體。
二、毛寧強調,不可否認的是,在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獲得了獨立的地位。這句話實際上講的是,在蘇聯還活着的時候,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實際上不具有國際法的主體地位,這一表述一點問題都沒有。儘管蘇聯是聯邦制國家,儘管蘇聯憲法也賦予了加盟共和國權利,加盟共和國也擁有自己的憲法,擁有退出蘇聯的權利,但實際上在中央集權制的限制下,根本做不到這一點,蘇聯解體、崩潰後,這些共和國就獲得了獨立的機會,這一點中國也尊重現實。從毛寧的這一回應中就可以看出,盧沙野大使表示,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地位並沒有明確界定,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在蘇聯框架下看待這些加盟共和國的事實。
一方面,這涉及到波羅的海三國的問題,波羅的海三國在1991年8月29日便宣布獨立並脫離蘇聯,當時主要是藉助於1991年“八一九”政變的發生,“八一九”政變後,戈爾巴喬夫的權利便受到極大削弱,整個莫斯科聯盟中央政府基本上已經癱瘓。當時波羅的海三國便看到機會,利用莫斯科最虛弱的時候宣布獨立,波羅的海三國沒有與蘇聯聯盟中央政府簽訂任何條約,也沒有與蘇聯各個共和國簽訂條約,在這種情況下率先獨立。說句不好聽的話,在蘇聯這一大家長還沒有死的時候,波羅的海三國便背叛而出,實際上,這就是盧沙野大使闡述的歷史事實。
另一方面,烏克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則簽署了《別洛韋日森林協議》,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的葉利欽、白俄羅斯的舒什克維奇以及烏克蘭的克拉夫丘克,當時再明斯克邊上的別洛韋日森林裡召開秘密會議。他們認為,1922年蘇聯是由三個共和國組建而來,如今也應該由這三個共和國結束當前的局面,大家都不想在一起過日子,這便是著名的《別洛韋日森林協議》。當時,作為聯盟中央代表的戈爾巴喬夫總統實際上是反對這一協議的,但形勢比人強,三國直接告訴戈爾巴喬夫,如果不簽署或不承認這一條約,相關國家便自行宣布獨立。因此,戈爾巴喬夫只能做出妥協,最終在12月21日蘇聯加盟共和國在阿拉木圖召開分家會議。
這便是波羅的海三國以及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獨立的歷史,盧沙野大使的講話沒有一點毛病。《阿拉木圖宣言》簽訂完畢後,12月25日晚,戈爾巴喬夫以蘇聯總統的身份宣布,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的身份不復存在,這也就意味着,從這一天開始,蘇聯加盟共和國在蘇聯解體後獲得了自己的獨立地位。即便如此,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國留下的很多國際法問題依然存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說不清的事情。
1994年俄羅斯杜馬直接判定,俄羅斯、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三國簽訂的《別洛韋日森林協議》是一次密謀,而不是合法條約。因為當時沒有經過最高蘇維埃的同意,也就是沒有經過蘇聯最高立法機關的同意,因此這份協議是非法的。由於1994年俄羅斯發生葉利欽“炮打白宮”這一事件,導致俄羅斯杜馬提出的這一議案,實際上根本沒有起到任何約束作用。無論如何,從歷史的角度以及盧沙野大使所說的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獲得獨立法律地位的這一角度而言,蘇聯確實是一筆爛賬,因此,毛寧的回應實際上也印證了盧沙野大使的話並沒有多大出入。
第三,毛寧強調,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因為烏克蘭問題本就是蘇聯解體留下的後遺症,同時也是美蘇爭霸的延續。因此,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就是,烏克蘭問題有其複雜的歷史經緯,複雜的問題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要致力於停火熄戰而不是拱火澆油,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坐在談判桌前解決這一問題。
第四,毛寧也發出警告,如今有相關人士與媒體故意曲解盧沙野大使的話,將盧沙野大使關於歷史與國際法的問題放在當前現實的政治面前進行談論。這無疑是刻舟求劍、削足適履,其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挑撥中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就是要歪曲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因此中方發出嚴正警告,不要再挑撥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