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安排5大副總理,全權負責中俄五大方向,半年後檢查成績

中俄會晤後,俄羅斯給自己定下目標:半年後,要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日前表示,中國與俄羅斯預計將於今年秋季進行政府間接觸,討論並總結中俄兩國元首會晤成果的執行情況。

另外,普京政府還給5名副總理分配了具體任務,以確保會晤成果能夠有效得到推進: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負責中俄之間的投資合作;主管能源的副總理諾瓦克負責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主管社會發展的副總理戈利科娃負責中俄之間的人文合作;身兼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的副總理特魯特涅夫,負責統籌遠東與中國東北地區的各項合作;而負責俄羅斯國內各行政機關間協調的副總理切爾尼申科,則將全面協調以上各個領域的工作。

換句話說,這5名副總理的工作,將在半年後的秋天得到首次檢驗,對於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但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一點:中俄合作水平急需得到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對於俄方來說,這種提升是需要爭分奪秒的。因此我們才能看到,中俄元首會晤剛結束,俄方就把具體任務分配了下去,而且是5名副總理親自帶隊,半年後就要檢查進度與具體的成果。

俄羅斯方面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為俄羅斯經濟現在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對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在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去年上半年,俄羅斯的經濟還沒有因此受到太大衝擊,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提前做好了準備,比如從2018年起俄羅斯就開始拋售美元外匯儲備,並增加人民幣的儲備量;再比如提前準備好“盧布支付令”,用天然氣綁定盧布的方式,來應對盧布極速貶值的危機——畢竟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的時候,俄羅斯就吃過這樣的虧,當時俄羅斯對美元的匯率下跌了近一倍,對人民幣的匯率也從1:5下降到了1:10。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由於當時國際能源市場恐慌,能源價格飛速上漲,而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也在搶購俄羅斯能源,大量囤積石油和天然氣為冬天作準備。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俄羅斯當時的能源收入創下了歷年新高,而這也使得俄羅斯的經濟在短時間內並沒有顯現出什麼太大的危機。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能源市場開始走出恐慌,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逐漸回落至衝突爆發前的正常水平。而與此同時,為冬天儲備好足夠油氣的西方國家開始“放開手腳”,對俄制裁真正邁入“全方位”階段:對俄煤炭、石油禁運令接連生效,去年12月份,七國集團(g7)還祭出了對俄石油“限價令”,把制裁的長臂伸向全世界。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能源市場開始走出恐慌)

最關鍵的是,俄烏衝突並沒有在短時間內結束,反而陷入了消耗戰階段,甚至在西方的幫助下,烏軍在部分地區實現了反攻。而為了應對西方軍援力度的加大,俄羅斯一方面啟動30萬人的部分動員,另一方面加大後方軍工產能。軍費開支的上漲,無疑增加了俄羅斯財政方面的壓力。

去年11月,俄羅斯結束了持續近9個月的財政盈餘,並轉入財政赤字狀態,今年1月,俄羅斯開始出售其價值450億美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根據西方媒體的計算,如果能源價格進一步下跌,這些外匯儲備最多只能支撐俄羅斯1年左右的開銷。

視角轉回現在。雖然我們推斷俄烏衝突是否會在今年結束或者雙方實現暫時性停火,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就算俄烏雙方停火和談,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會停止,而且只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去年過了半年好日子的俄羅斯。其gdp仍然下降了2.1%;而今年普京政府的目標是恢復經濟增長,那麼在俄羅斯與西方短時間內不可能和解的情況下,俄羅斯只有加速轉向東方,才有可能在今年便扭轉經濟下滑的頹勢。

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在半年後就要檢查中俄各項合作進度的原因。留下一個季度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以推動中俄貿易額能夠在今年提前實現2000億美元的目標,以及俄羅斯能夠在今年實現經濟復蘇。如果這兩個目標都能在今年完成,那麼對於俄羅斯來說,這將極大提振其國內軍民對普京政府的信心——要知道,俄羅斯明年就要舉行總統的大選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經濟成績單,無疑是普京能給選民們的最好禮物。

俄羅斯方面的積極態度,當然是中方願意看到的,我們也會對此全力配合。這半年內中俄合作能拿出怎樣的成績單,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