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來不了北京,就讓麥卡錫去台北?中方的反制,或該提前準備了

近段時間,中美之間交鋒的焦點,從台灣問題短暫轉移到了“氣球事件”上,中方一艘民用汽艇因受西風帶影響,在不可控因素下誤入美境後,雖然中方馬上表示遺憾,並做出了解釋。但美方仍執意將事情放大,不僅抹黑其是“間諜氣球”,還在氣球即將離開美境時,派f-22戰機擊落,並揚言不會向中方歸還殘骸。

之後,美方不僅向60多個國家出示“氣球事件”的相關報告,還借題發揮,稱“布林肯將推遲訪華”。對此,中方也沒有客氣,直接表示“布林肯訪華”只是美國的一面之詞,中方又沒宣布過。

之後,中方還在近段時間不斷宣布外事活動——柬埔寨首相洪森訪華、伊朗總統萊希訪華、新加坡外長維文即將訪華,而且王毅主任也遠赴歐洲,相繼出訪法國、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羅斯。

眼見中方外事活動一波接一波,卻根本不提布林肯訪華的事,美方也有些坐不住了。因為“氣球事件”發生後,布林肯並不想放棄訪華行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就明確表示,布林肯訪華是“推遲”,並不是“取消”,美方將與中方協商,再另外確定時間。

但是,中方對此並沒有回應,顯然,美方有意擴大“氣球事件”讓中方惱火了,因為這樣的動作,也直接影響了布林肯“可能訪華”的氛圍。在這樣的背景下,美方拿出了軟硬兩招,企圖施壓中方。

從“軟”的方面講,是對外“認錯”。柯比表示,美方最近擊落的四個氣球中,除第一個外,另外三個都與中國無關,而且中方氣球也沒有證據表明會對美國有威脅。

之後,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雖然不會就擊落氣球向中方道歉,但是美方將繼續與中方接觸,因為“氣球事件”凸顯了中美對話的重要性,“我們尋求與中國競爭,而不是衝突,不是要尋求一場新冷戰”。

拜登話里話外,都在表示“中美對話”有多重要,以藉此來暗示中美之間該通過管道,談一談“恢復布林肯訪華”的事了,而布林肯到中國後,又可以談“恢復中美軍事對話”的事,這是一環扣一環,美國比中國急。

從“硬”的方面講,是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黃介正訪美時,美方有意向其披露,麥卡錫即便現在沒時間,但年內竄台仍是大概率的事。美方知道,國民黨近期與大陸溝通頻繁,這個消息,當然會傳到大陸。

對此,美國副國務卿舍曼還喊話大陸,稱美國議員赴台,並不違背“一中”政策,大陸方面不許因此而對台灣或台海周邊採取軍事行動

以此來看,美國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如果布林肯來不了北京,那麼就放麥卡錫去台北,並企圖把“球”踢給中方,讓中方來做選擇題。

客觀講,中方並不是拒絕布林肯訪華,只要美方有誠意,中美氛圍合適,中方也希望與美方能就一些爭議問題,進行當面溝通,尋求解決的辦法,因為“誤判”是中美雙方都擔心的。

但是,無論布林肯最後是否能順利訪華,中方對麥卡錫竄台則是堅決反對的,這也從去年“佩洛西竄台”後,中方採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可以看得出來。

不得不說的是,美方是“切香腸”的高手,即便將來布林肯訪華成功,也不能排除“麥卡錫竄台”的可能性。如此,中方反制的措施,也該提前準備了。佩洛西竄台後,解放軍在台海的戰巡已經成為常態,台島的“戰略空間”,也在解放軍多次實戰演練後,壓縮到接近於零,若麥卡錫真的視中方警告於不顧,堅持竄台挑事,那麼中方或可考慮,用美國人能聽得懂的語言——軍事行動,來直接回應。

畢竟,一年來一個眾議長,這樣高調干預中國內政的事,中方不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