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截至目前,土耳其強震已造成超5000人死亡、兩萬餘人受傷。當地時間2月6日晚上11點,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的雨又下了起來,對於土耳其來說,這是一個無比漫長的雨夜。
美籍華人小陳因為工作出差來到了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當時天旋地轉,房子就像是在海上漂泊的船”,睡夢中的小陳在凌晨突然醒來,跑到室外看到的是一片皚皚白雪,有的人裹着棉被,有的人穿着幾層棉服。劫後餘生的人們看向彼此,呼出空氣在臉前形成一道水霧,雨滴和人們的眼淚一起落下。地震後,小陳跟隨鄰居一家去往一所由體育館改造的避難所中過夜。空曠的體育館裡,就像冰窖一樣冷,小陳和鄰居一家人在政府發放的薄毯上披着被子,相互依偎着。
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亞開中餐館的聞文是中國駐土耳其領事協助志願者群里的一員,地震之後,群里的中國人立刻開始相互報備安全情況。群里有一位李女士,她家在土耳其的哈塔伊省(距離卡赫拉曼馬拉什約148公里),因為房屋受損她選擇在車裡過夜。在車裡過夜的,不只有李女士,聞文還聽說在震中,政府把大巴車開到了路邊,讓那些受災的人在大巴車裡面過夜。當地時間2月6日晚上10點,聞文所在的卡帕多奇亞又下起雪來,她查看了卡赫拉曼馬拉什的天氣預報,那裡的雨要下到明天一早。聞文說,“那些廢墟下的倖存者要怎麼度過這樣的一個雨夜呢?”閱讀全文>>>
當地時間2月6日,土耳其東南部地區接連發生強震,同時還波及敘利亞、黎巴嫩、塞浦路斯、希臘、伊朗等國,其中敘利亞阿勒頗、拉塔基亞等多個省份遭受的影響尤為嚴重。目前雙主震造成的災難還在持續。路透社援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話稱,這一地震是土耳其自1939年以來遭遇的最大災難。1939年12月在土耳其東部發生的埃爾津詹大地震,是土耳其歷史上損失最嚴重的災難,造成了3.3萬人死亡。
除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之外,令人惋惜的還有世界文化遺產加濟安泰普城堡被毀。這座城堡最初建於2世紀,而且加濟安泰普市是世界上至今仍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而此次同樣遭受強震災害的君士坦丁堡、布爾薩等城,還是古代中國絲綢和茶葉貿易的西端終點。土耳其不僅是世界文明的交匯點,而且在現實的地緣政治中也佔據顯要位置。烏克蘭糧食外運計劃、向歐洲供應天然氣計劃勢必都會受到影響。此次強震,還將對土耳其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不過,強震發生後,無論是地緣博弈也好,土耳其內部的政經問題也好,都只能暫時退居幕後。拯救生命,防範次生災難,是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土耳其的重中之重。閱讀全文>>>
應土耳其政府請求,北京時間今日下午,中國政府派遣中國救援隊赴土耳其實施國際救援。當天16時許,中國救援隊乘國航包機從首都機場出發飛赴災區。按照統一部署,應急管理部派出82名救援隊隊員攜帶救援裝備和物資前往災區,救援隊成員主要來自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應急總醫院。據了解,救援隊隊員都經受過專業訓練,參加過很多救援行動,有豐富的救援經驗。這其中包含50人的行動隊、10人的醫療救援隊,還有保障隊員。今天上午來自中國的社會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隊已派遣第一支國際城搜救援隊,由杭州基地出發,趕赴此次土耳其地震受損最嚴重的災區。先遣隊由8名富有國際救援經驗的地震救援專家組成,他們攜帶了先進的雷達生命搜索儀、破拆救援裝備和一條搜索救援犬。預計最快將於土耳其當地時間8日抵達。藍天救援體系內隊伍擬派出第一梯隊60人攜帶中型救援裝備、兩條搜救犬,於2月8日出發到伊斯坦布爾,預計2月20日回程,已經報備聯合國協調中心及土耳其應急部門審核。
時隔三年,中國出境團隊游重啟,旅遊消費市場的潛力將被進一步釋放,也預示着中國旅遊業在加速復蘇的進程上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僅出境團隊游開始恢復的第一天,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座城市就有多個旅遊團隊陸續出發,一些線上出境游產品更是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與消費者的巨大出遊熱情相對應的是,各大旅行社也大多提前做好了行業重啟的準備。包括團隊游、“機票+酒店”自由行、定製游、簽證代辦等旅遊產品,近期都在密集上線,朝着正常狀態回歸。供需兩端的積極反應,再次印證了中國遊客的消費熱情及對旅遊行業的發展信心。
中國遊客出境游的有序恢復,也將為全球旅遊行業的疫後回暖注入強大動力。不誇張地說,是疫後世界經濟復蘇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繼續強化與世界人文交往和經濟交流的一個標誌性動作。當然,在經歷較長時間的停頓後,出境游的重啟在一開始或難免要經歷一些磨合。這也要求從出遊者到旅行社等也應該多些審慎和安全意識。此外,旅遊監管部門也提醒,將加強對旅遊市場的執法監管力度,對“不合理低價游”等出境旅遊業務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常態化、長效化的查處和整治。這有利於為出境游的加速恢復開好頭、起好步。閱讀全文>>>
人從眾……這個春節,哪哪都是人,昆明海埂大壩“平均50人喂一隻海鷗”,黃山萬人踏雪爬山被滯留數小時,西安大唐不夜城人山人海,三亞機票、酒店預訂暴增數倍,這個春節,報復性旅遊來臨了嗎?
春節過後,各地也分別公布了春節旅遊市場情況,其中四川省數據格外引人注意,以接待5387.59萬人次排在目前已公布數據的各省份第一位。今年是疫情政策放寬後的第一個春節,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按照各地測算,其中四川省就佔了1/6左右,截至目前,共有23個省份發布了春節相關旅遊數據,通過整理後我們發現,四川省接待遊客人次排在首位,且是唯一一個超過5000萬人次的地區。雲南省和江蘇省緊隨其後,接待人次也都超過了4000萬,分別以4514.6萬人次和4135萬人次排在第二和第三位。這三省的接待遊客人次就超過了1.3億。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今年春節全國出遊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比起出遊人群,消費力恢復得就稍微弱一些,春節期間國內旅遊收入3758.43億元,恢復到2019年的73.1%。相比起清明、“五一”、國慶跟傳統黃金旅遊旺季,春節期間客流主要以返鄉和旅遊兩部分組成,所以家庭式周邊游是今年春節旅遊的一個特色。在已公布遊客結構信息的幾個省份中,省內遊客佔比遠高於外地遊客。出行人次恢復的程度高,但旅遊收入增長卻不明顯,直接表現就是人均消費水平下降了,人們的消費更加理性了,這在一些高消費熱門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閱讀全文>>>
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阿爾茨海默病雜誌》)在線報道一名17歲時發生記憶失常、19歲時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AD)的病例引發關注,這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患者,改寫世界上對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年齡的認識。
年齡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自1906年報道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病病例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阿爾茨海默病主要發生在老年人中,甚至直接將該病稱為“老年性痴呆”。我國老年人中現有5000多萬認知障礙患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1500多萬。在青年人中很少發生認知障礙,更不用說是阿爾茨海默病。據論文顯示,確診的這名19歲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17歲開始出現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集中,一年後,短期記憶喪失明顯,閱讀困難,反應緩慢。賈建平團隊在對該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發現,患者的主要表現為記憶衰退,經過全基因組測序,未發現該患者攜帶任何風險或致病基因突變,排除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為此,賈建平研究團隊在世界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史上首次提出青年人也有發生非遺傳性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
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主任賈建平教授就該研究相關問題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對於發現這名19歲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他表示這顛覆了我們對該病發病年齡的認識,提示早髮型阿爾茨海默病可能存在其他潛在的致病機制及未知的遺傳因素,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還應該更加關注青年人記憶減退問題。對於現今很多人即便知道自己可能存在一些早期癥狀,認為無法根治而不去治療的問題,他表示現有的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如在早期也可能取得較好的結果。隨着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總體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在逐漸延長。閱讀全文>>>
在今日舉行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俱樂部負責人會議上,實行6個賽季的中超U23政策被宣告廢止,這政策令不少年輕球員得以嶄露頭角,但在弊端並存的情況下,如今被取消是大勢所趨。
2017賽季,中國足協正式推出“U23球員新政”,希望加大各職業俱樂部對年輕球員的培養及使用力度。從2017年至2022年,不少年輕球員得益於這一政策,如張玉寧、韋世豪、楊立瑜、黃紫昌、郭田雨等球員均因此獲得更多出場機會,進而在球隊陣容中扮演重要角色。自2020年開始,各職業俱樂部對年輕球員的使用態度發生變化,由以往的“應付政策”轉向主動發掘、使用年輕球員。這一轉變與近幾年特殊的聯賽背景息息相關。“金元足球時代”結束後,中國足球職業俱樂部進入“小成本時代”,而受疫情影響,多數俱樂部均在近3年遭遇過外援無法及時歸隊備戰等情況,起用年輕球員成為各隊更為現實的選擇。
自2017賽季實行U23政策以來,中國足協幾乎每個賽季都會調整政策細則。如2018賽季實行的U23球員上場人數與外援上場人數掛鈎,令各隊主帥將U23球員使用做成了“算術題”,2019賽季前15輪更是亂象頻出。與此同時,儘管不少年輕球員受益於U23政策,但並未達到“解決國字號球隊人才供給不力”的初衷——征戰12強賽時,國足參賽名單平均年齡為29.6歲,是所有參賽隊年齡最大的。上個賽季被視為“過渡的一年”,收官階段時不少中超球隊在因病大面積減員的情況下,被迫“倚靠”U21球員征戰。可以看出,中超俱樂部對年輕球員的使用,已由“政策要求”轉變為主動求變。在這一背景下,外界冀望中國足球能在新賽季湧現出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秀。閱讀全文>>>
編輯 魏玥 設計 師春雷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