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何種方式結束,對中國最有利?俄大勝、大敗、妥協都不行

進入2023年以來俄烏衝突又一次成為人們討論的中心話題,只不過此次討論的重心主要集中於俄烏衝突到底以何種方式結束最有利於中國,以目前情況而言,主要分為三種結果。

第一,俄烏衝突有可能大勝或者大敗,不是俄羅斯大勝就是烏克蘭大勝,俄烏之間一旦出現任何一方大勝的局面對中國而言都是不利的。從烏克蘭的角度而言,如果烏克蘭取得大勝,以烏克蘭的性格以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下暴漲的歐洲民族主義情緒,再加上對俄羅斯的報復必然會波及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與歐洲、美國的關係可能會更加雪上加霜,因此,一旦烏克蘭取得大勝也就意味着美歐取得徹底的勝利,中國也會處於相當大的戰略被動中。另一結果是,一旦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取得大勝後,俄羅斯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會出現急劇高漲,以俄羅斯極端的性格將會進一步膨脹其野心。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會陷入一場更加持久地揪斗;另一方面,實力暴漲之後的俄羅斯,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時必然也會有想法,畢竟在這場俄烏衝突中,中國保持中立立場。目前討論俄烏衝突的第一種結果是,俄羅斯與烏克蘭要麼大勝要麼大敗,而無論哪方大勝都會對中國造成影響。

第二,俄烏衝突可能戛然而止,出現令外界瞠目結舌的全面妥協結果。討論這一問題的相關人士認為,正如1972年尼克松為抗擊蘇聯突然出訪中國一樣,尼克松當年是堅定的“反華、反共分子”,都能夠基於現實主義原則與中國握手言和並共同對抗蘇聯。如今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可能會意識到,如果美國等西方國家繼續與俄羅斯纏鬥下去,受益最大的必然是中國這一第三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會與俄羅斯達成媾和,從而實現俄烏衝突的全面停戰,最終形成微妙的戰略平衡並共同對付中國。這一結果以及由此帶來的可能性,也是目前討論中各方最擔心的事情,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突然達成全面媾和,中國在處理中俄關係、中歐關係、中美關係時便會陷入相當的被動中,畢竟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文明與種族上更加接近。

第三,俄烏衝突喋喋不休不知何時能夠結束,一場持久的“阿富汗化”戰爭成為常態,所謂“阿富汗化”戰爭指的是1979年至1989年阿富汗戰爭時期。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烏克蘭這一代理人戰爭不斷給俄羅斯放血,使烏克蘭戰爭成為俄羅斯身上一道流血不止的傷口,在這種情況下,整個世界的局勢將更加不穩定,且充滿不確定性。戰事的時間拉得越長,中間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因素必然也會急劇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灰犀牛事件”還是“黑天鵝事件”,一定會層出不窮,對於中國這樣一心謀求發展的國家而言,一定是嚴重打擊。

首先,關於俄烏衝突到底以何種方式結束對中國最有利這一問題,目前出現了三種討論,而關於這些討論也有相應主張。

對這一問題的總體態度便是,無論俄烏衝突到底以何種方式結束,討論到底對中國有沒有利益,這不是杞人憂天的事情,還是要認真進行科學評估工作。只有做到未雨綢繆、預先防範,才能夠將可能出現的風險降到最低,也使得中國在這一變亂交織的世界中能夠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第二,無論俄烏衝突以何種方式結束,中國要想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可能謀求所謂的利益最大化,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同時,中國要想與俄烏衝突中的交戰各方都打好關係,最根本的還是要取決於自身的實力,與其一味寄希望於別國對自己的好感,不如努力增強自己的實力,提升自己的話語權,這才是根本之道。

其次,三種討論結果也會對中國造成影響。

第一,無論俄烏雙方誰大勝誰大敗,對於中國也會產生影響。從目前俄烏衝突雙方的實力比較而言,俄羅斯要想取得大勝很難,畢竟與俄羅斯交手的不是烏克蘭而是整個以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代表的北約集團。俄烏衝突打了十個月,如今已經進入第二個年頭,俄羅斯能夠打成這樣並撐到現在已經相當不容易。如果幻想俄羅斯在2023年突然鯉魚打挺、大發神威並在烏克蘭戰場上橫掃千軍,這也是不現實的,所謂的俄羅斯取得大勝,無論是從現實力量比較還是理論預測評估而言都是不可能的。同時烏克蘭要想取得大勝則更加不可能,即使烏克蘭背後有美國等北約國家源源不斷地提供軍火援助,但經過十個月的戰爭屠戮後,烏克蘭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各方也都心中瞭然。從這一角度而言,所謂的俄烏衝突出現一方大勝的情況,並且可能損害與中國的關係,這一情況不成立因此不做討論。

第二,美俄之間突然實現全面的媾和與妥協,並突然結束在烏克蘭的戰爭局面隨後握手言和,這樣會給中國的外部戰略環境帶來巨大考驗。實際上,這一點可能性確實很大,俄烏衝突真要持續至2023年如果想要再繼續下去,從拜登總統本身的角度而言也難以為繼。拜登目前面對的共和黨對手以及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選舉,也使得拜登要想繼續支持烏克蘭、力挺澤連斯基變得相當艱難,畢竟美國人的錢也是錢。儘管美國只是開動機器印刷出綠油油的鈔票,但如果俄烏衝突依然像現在這樣,即使烏克蘭軍方不斷取得一些零星的勝利,但根本沒有辦法改變整個戰略局勢時,任何戰爭販子都會失去耐心與熱情。因此,美俄甩開烏克蘭並達成妥協還真的有可能成為現實,畢竟美俄雙方才是這場俄烏衝突的頂級玩家。

俄烏衝突戛然而止的這種局面對中國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這不是中國能夠左右的,但要提醒的一點是,即使美俄之間達成妥協,以中美之間的關係而言,既不能指望中美關係壞到哪裡也不能奢望中美關係好到哪裡。從美國這一角度而言,即使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妥協也並不意味着美國就能夠拉着俄羅斯一起向中國施壓,目前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從俄羅斯的角度而言,即使俄羅斯國內出現一些政治狀況,即使俄羅斯又與美國達成妥協,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好像又走近一步,隨後掉過頭來就會與中國拉開關係,這一點也有點多慮。如今中俄兩國關係的發展不是取決於兩國領導人個人之間的好惡情感,而完全取決於兩國共同的歷史與利益以及對國際社會的共同主張,這三大共同才是中俄關係能夠經受住考驗的根本原因。

所謂共同的利益是指,中俄兩國互為鄰國,這一點便決定了,中俄關係即使好不到哪裡去但也不至於崩盤。與此同時,俄羅斯大量的石油資源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也需要中國市場。因此,中俄兩國之間的經貿規模日益增加,而中俄兩國的經濟合作前景也比較大,合作得越深也就越為戰略互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便是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歷史指的便是,雙方曾經在中蘇關係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多波折,當年的陳兵百萬可謂記憶猶新,當然如今雙方都不願意重蹈過去的覆轍,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也給中俄兩國的決策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歷史借鑒。

同樣,塑造新國際政治秩序的共同主張,也使得中俄兩國能夠構建起“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大國關係,也為兩國的關係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所謂的志同道合正是如此。俄烏衝突中,俄羅斯直接亮明自己的底牌,不服美國主導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要打造更加平等公正的國際秩序,實際上,這也與中國的主張高度一致,更何況,在美國同時挑起對中俄的遏制之時,中俄自然而然也會站在一起。從這一角度而言,即使俄烏衝突會出現美俄之間突然媾和的情況,但對於中美、中俄關係的影響,也沒有討論者所說得那樣嚴重,不會風雲變色、天地異變。

第三,無論是俄羅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大家已經開始認識到,俄烏衝突持久化的問題。從俄羅斯的角度而言,當年的阿富汗戰爭打了十年,而美國當年的越南戰爭也打了十年,而阿富汗戰爭也打了二十年,美國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利用代理人戰爭削弱俄羅斯,不可能讓俄烏衝突持續短短兩年便結束。從這一角度而言,俄烏衝突的持久化已經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立場實際上一直很明確,那便是勸和促談。中國與烏克蘭、俄羅斯都是友好國家,中國希望看到雙方能夠坐下來和談,只要和平有一絲希望就不要關閉和談的大門。畢竟中國在俄烏衝突上沒有自己的地緣戰略野心,也沒有自己的私心雜念,中國真誠希望兩國能夠坐下來好好談一談,這是中國針對俄烏衝突長期化的態度。當然還要補充一點,一旦俄烏衝突長期化後,實際上就已經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在熱情消退、注意力已經轉移的情況下,2023年的世界也一定是該幹嘛就幹嘛,這時苦的還是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