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在丹麥和瑞典附近水域出現多處泄漏。瑞典和丹麥此前初步調查結果均顯示,管道損壞是由劇烈爆炸造成的,但未表明誰應該對此負責。
根據浙江日報今天(19日)援引路透社報道,瑞典檢察官當地時間18日表示,調查人員在受損的“北溪”管道現場發現了爆炸物的痕迹,證實有人蓄意破壞。
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兩條“北溪”管道9月底發生泄漏,位於瑞典和丹麥附近海域的該管道區段出現4處泄漏點。瑞典測量站當時在“北溪-1”和“北溪-2”發生泄漏的海域探測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各方普遍認為管道遭“蓄意破壞”。
瑞典和丹麥方面已就“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展開調查。瑞典檢察院18日發布聲明,通報調查進展。聲明寫道:“已經開展的(技術)分析顯示,目前找到的幾件物品都有爆炸物痕迹……持續調查將決定能否發現嫌疑人。”
牽頭調查的瑞典檢察官馬茨·永奎斯特說,技術分析仍在繼續,以期“得出更加可靠的結論”。
俄總統府克里姆林宮樂見瑞典18日通報的調查進展,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說,瑞典方面的數據已支持“北溪”管道泄漏是遭“蓄意破壞”或“恐怖襲擊”所致,再次證實俄方掌握的情況。佩斯科夫呼籲繼續調查,找到幕後黑手至關重要。
瑞典媒體10月18日首次公開一段“北溪-1”管道泄漏部位的視頻,畫面顯示被拍攝區域缺失了至少50米長的一段管道,剩餘金屬管壁的一些部位變形。這段視頻由無人潛航器拍攝,拍攝位置在海平面以下約80米深處。遙控潛航器的工作人員說,只有極為強大的力量才能使那麼厚的金屬變形成視頻中的樣子,“管道周圍的海底受到巨大衝擊”。
丹麥哥本哈根警察局10月18日說,初步調查顯示兩條“北溪”管道泄漏為強烈爆炸所致。
“北溪-1”管道2011年建成,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北溪-2”管道去年建成,與“北溪-1”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有部分天然氣封存在管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