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展這麼多年一直在吸取和學習我們的發展經驗

上周一,印度在媒體上公開了一篇《中國是如何減貧的,並且為印度提供了哪些經驗》的報道,報道中稱中國是世界上一位一個印度可以在各方面效仿和學習的國家,中國這些年發展速度和在脫貧的政策上的跟進,為印度的在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很多的引導。印度本身也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民族,在這麼多年的摸索和發展當中,在很多發展方向和我們是如出一轍的。

現在走在印度街頭,可以在印度街頭上看到很多只有我們才有的文化和美食,甚至在原有的基礎上還加料和加入自己的理解,最有名的就是印度商販在街上售賣的“小號”油條,雖然這些油條在去了印度之後大變模樣,但是從材料和做法上來看,還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做出來的油條沒有那麼的精緻,炸出來的“條”也沒有那麼長和那麼的薄,但是這種食品出現在印度之後,還是很受當地人喜歡的。其次還有一些別的農作物特產,印度也在“偷摸”地種植和研究,用於豐富他們的美食文化。

在文化方面,1592的時候就一位叫齋普爾的藩王,在給自己修了一座宮殿之後,為了保護宮殿的安全,他們讓手下在周邊沿着山脊修建了一條長城一樣的防禦工事,不過印度版的長城在修了36多公里後就結束了。就這36多公里的防禦工程印度工匠一共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融入了當地的建築風格,當地人對外宣稱他們的長城是世界第二,並且還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標誌着印度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在醫療方面,印度仿製葯是在世界上非常出名的,徐崢拍攝的《葯神》裡面,就可以看到印度的仿製葯是多麼的發達和廉價,在這方面印度是數一數二的。其實印度的仿製葯的想法和操作,也是從我國70年代的時候偷學過去的,因為人口眾多所以醫藥品需求量也是非常的巨大,怎麼樣才能保證所有的人都吃得起葯看得起病呢,那就是自己製作,像最早的青霉素是非常昂貴的,只有有錢人才能買的起,但是在仿製技術成熟之後,青霉素就成了白菜價,誰都能買得起用得起吃得起。印度在看到這項技術以後,全國大力推動仿造葯技術,並且利用自己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國際強製法,用國家法律來保護推動仿製葯的技術,也就是說申請了專利的藥品公司想要起訴印度仿製藥品的人是沒有用的,所有才保證了印度的葯都非常的廉價。

經濟發展方面,其實印度在效仿中還是失敗了很多次的,但是在這些年的摸索中,正在逐漸起色,吸引外資建廠,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吸引科技公司過來投資,比如蘋果手機公司,三星特斯拉等國際跨國公司現在都在印度開始建廠,包括國內的很多公司比如小米、OPPO、VIVO、富士康等等科技公司也在印度擁有自己的工廠,當然也取得了不少的市場份額,但是最近兩年印度在學習了這些科技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技術之後,開始卸磨殺驢,區別對待,也讓很多想要去印度發展和投資的公司止步於此。

隨着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印度也是非常羨慕的,所以在這麼多年一直向我們學習並且效仿,也證明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多麼的強大。很多國內公司也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傳播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