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霸權”,是美對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應對和解決方案。但這一方案,卻和美的文化,宣揚價值背道而馳,雖然說這樣的打臉行為見多了,也就習慣成自然了。但是,一想起在美最高法院的門楣上,還有着孔子的雕像,我們的心中就難免燃起一陣無名怒火。
孔子像從何而來,寓意着什麼
此前,華春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美最高法院門楣上雕刻了許多來自於古老文化中的先賢人物,來彰顯多元、開放、包容的精神。然而,他們在國際上卻在做相反的事情。
這番話引起了很大的波瀾,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在遙遠異鄉的神聖殿堂之外,還有着我國古老的孔子浮雕。
眾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是我國古老歷史中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之一。以他的歷史地位,登上什麼樣的殿堂都不足為奇,那麼它又是以什麼樣的原因,什麼樣的象徵意義出現在最高法院的門楣上的呢?
據了解,在最高法院東側門楣上刻有的雕像群,從左到右分別是孔子、摩西和梭倫。設計者麥克尼爾解釋道:法律是文明的一個要素,美法律自然地繼承或派生於以前的文明之中。因此,最高法院大樓的東側門楣雕像群寓意對源自東方的基本法律和戒律的借鑒。摩西、孔子和梭倫被選為代表三個偉大的文明,形成了這個三角的中心雕像群。”
從設計者的話中,我們可以發現,之所以孔子雕像會在門楣上,正是因為其被認為是東方法律的起源。姑且不論這個定義正不正確,可以了解的是,這是多元文化包容,互相融合的象徵,符合當下全球化的大流。
言行不一,已經成為了一個嘲諷
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是行為卻給它蒙上了灰。古人講究知行合一,說到就要做到,說才有意義。經孔子像雕刻在最高法院的門楣上,是一種說,但做卻背道而馳,完全沒有和說合一。
知行合一,變成了言行不一,門楣上的孔子像也就成為了一個嘲諷。這嘲諷,並不是指雕像本身,而是意圖借孔子來宣揚多元、開放、包容的美。
這一點在科技產業的競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芯片領域,從光刻機到先進制程,從架構到EDA軟件,從CPU到GPU在打存儲芯片,我們的芯片產業被一步一步蠶食,限制,直到發展舉步維艱,需要花費難以想象的功夫才能夠實現自主。
這背後正是因為美在不停地違反貿易規則,肆無忌憚限制出貨,並通過制定法律的方式限制技術和設備進入國內的芯片產業中去。現如今,他還試圖通過組建聯盟,來組織起更強大的能量來限制我們的芯片產業發展。
這個過程中,限制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我們越是有潛力,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被針對也就越嚴重,二是越尖端,我們發展得越好的產業,同樣被針對得越嚴重。用官方人員的話來說就是,要把我們永遠限制在全球產業的中下層,以保證他本身的利益。
這何談多元,何談包容?將孔子像雕刻在最高法院的門楣上,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