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2024年規上工業企業全面接入

現代快報訊(記者 谷偉)日前,江蘇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委網信辦、省發改委等18個部門共同印發《江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創新發展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出,到2024年底,全省工業互聯網標識註冊量累計達到3000億條,標識解析量累計達到2000億次,累計接入企業數20萬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全面接入。

△省工信廳官網截圖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為加快推進全省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擬制了《江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創新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堅持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的基礎工程,加快推廣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賦能社會經濟活動,到2024年底,全省累計建成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超過60個,支持全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50條重點產業鏈企業推廣應用標識解析體系。工業互聯網標識註冊量累計達到3000億條,標識解析量累計達到2000億次,平均日解析量達到2億次以上。累計接入企業數20萬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全面接入,活躍企業用戶數超過3萬家,活躍應用場景數超過60個。主動標識載體累計部署超1000萬枚。

為實現上述目標,《方案》提出多項重點任務。在完善基礎載體方面,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各系統、多機構、跨領域互聯互通;建成工業互聯網檢測評估中心,組建國家級專業檢測評估團隊與服務平台;建成產業大數據智能服務中心;建成“1+N”的星火開放實驗室體系,重點建設1個布局清晰、功能完備的星火實驗室或創新基地等新型研發機構,爭創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鼓勵地方政府、頭部企業牽頭或參與N個開放實驗室共建;完善“5G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在豐富基礎服務方面,打造形成“1+13+N”標識展示體系。在南京建設1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集中展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發展脈絡、創新成果與帶動效應。在13個設區市各建設1個區域標識解析展示中心,在N個二級節點運營單位各建設1個標識解析展示體驗區。培育30個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商,在南京高淳建設標識產業園,在全省建設30個標識應用特色產業示範區。

同時,《方案》提出,聚焦基礎技術研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研究,加強可信採集解析、數據隱私保護、標識資源搜索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支持二級節點面向社會經濟活動提供通用型標識服務,發揮標識解析體系的基礎設施賦能作用,實現數據的互通、互認、互用。搭建綠色低碳標識架構,啟動重點區域和高用能行業的碳效評價試點工作。優化工業資源利用,依託標識解析體系促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在賦能新型建築升級方面,支持頭部企業和二級節點建設融合工業互聯網標識的BIM(建築信息模型)虛擬建造體系,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與CIM(城市信息模型)的融通聯動。在推廣智慧出行服務方面,依託標識解析體系加速推進MaaS(出行即服務)交通生態建設,鼓勵地方政府推動公共交通、共享交通、網約汽車、智慧停車等多種交通模式數據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助力數字鄉村建設方面,探索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與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互聯互通,促進農產品品牌保護和全流程質量追溯;支持二級節點參與區域性農產品標識管理平台建設,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全環節的標識化、數字化、品牌化,助力農產品產量、銷量、質量的全方位提升。

在促進數字醫療整合方面,依託標識解析體系助力醫療行業實現跨單位、跨區域信息互聯,支持二級節點參與醫療行業數據服務平台建設。選取部分重點品種,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與UDI(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的相互映射,推動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系統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實現對接、互通。

(編輯 周冬梅)